[发明专利]包封的溶瘤病毒遗传物质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61161.1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27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滨磊;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13 | 分类号: | A61K31/713;A61K9/127;A61K35/763;A61K9/51;C12N7/01;A61P35/00;C12R1/93 |
代理公司: | 武汉派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5 | 代理人: | 章洪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666***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 遗传物质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包封的溶瘤病毒遗传物质及其应用。本申请用脂质体包封溶瘤病毒的遗传物质构建一种脂质纳米颗粒。利用该脂质纳米颗粒进行抗肿瘤,可以解决直接用溶瘤病毒系统给药抗肿瘤的过程中由于病毒激活患者的先天和获得免疫导致抗病毒的问题,拥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另外,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肿瘤用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仅降低了抗肿瘤用药生产批次的批间差和外源因子污染的风险;增强了抗肿瘤药物的储存和运输稳定性;有利于抗肿瘤药物注射方式的进一步拓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采用溶瘤病毒抗肿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包封的溶瘤病 毒遗传物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采用溶瘤病毒来 抗肿瘤越来越得到认可,其原理是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一些致病力较弱 的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制成特殊的溶瘤病毒,利用靶细胞中抗病毒基因或 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从而选择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在其内大量复制并 最终摧毁肿瘤细胞。同时它还能激发免疫反应,吸引更多免疫细胞来继续杀死残余癌细胞。近几十年来,溶瘤病毒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 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单纯疱疹病毒,包括I型单纯疱疹病毒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由于 其嗜肿瘤特性而常被用来改造成溶瘤病毒,它识别并选择性地感染肿瘤 细胞,最终导致细胞溶胀而摧毁肿瘤细胞,但无法在正常机体细胞内复 制而不具有杀伤作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效应和更低的副作用。
在溶瘤病毒中,其中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大有发展潜力的 用于癌症免疫治疗手段的溶瘤病毒,如人GM-CSF溶瘤II型单纯疱疹病 毒(后简称“OH2病毒”),它能选择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 中复制,最终裂解、杀死肿瘤细胞,并释放出子代病毒颗粒进一步感染 周围的肿瘤细胞,此过程还有助于肿瘤相关抗原的释放。OH2病毒的抗 肿瘤效应不仅表现在病毒的复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蛋白的直接毒性作用;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OH2病毒可以调节免疫抑制性肿瘤微 环境,有利于打破免疫耐受而激发抗肿瘤免疫反应。肿瘤细胞的裂解导 致肿瘤相关抗原(TAA)的释放,诱导体内系统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目前,溶瘤病毒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细胞,再在细胞培养到 一定阶段后接毒,然后收获并纯化溶瘤病毒,然而现行的溶瘤病毒制备 方法存在工艺繁琐、成本较高、批间差较大、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等问 题。
具有复制能力的溶瘤病毒在临床系统给药极具挑战,溶瘤病毒作为 抗肿瘤药物,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时,溶瘤病毒会引起先天及获得免 疫强烈的抗病毒作用,从而导致患者产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且产生的 中和溶瘤病毒抗体会阻止溶瘤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感染及溶解作用,降低 了抗肿瘤的效果。
在本领域中,具有复制能力的、有效抗肿瘤的溶瘤病毒或相关疫苗、 药品仍然处于未满足的需求,因此,亟需提供全新的用于抗肿瘤物质和/ 或组合物,及生产该物质和/或组合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抗肿瘤物质及其方法,所述的 抗肿瘤物质为包封的溶瘤病毒的遗传物质,并非活的病毒。本申请优选 的溶瘤病毒为重组溶瘤I或II型单纯疱疹病毒。在某些实施例中,选用了效果更佳的重组人GM-CSF溶瘤II型单纯疱疹病毒,即OH2病毒。将 OH2病毒的遗传物质(包括DNA或RNA)经过LNP或者其他材料包封 后,形成的包封体能够进入细胞中,然后在体内形成活的OH2病毒,进 而产生抗肿瘤的作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脂质纳米颗粒(LNP),所述 脂质纳米颗粒包括以下组分:
编码溶瘤病毒的遗传物质;所述溶瘤病毒包括重组溶瘤I或II单纯 疱疹病毒;以及脂质体;所述脂质体包括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与辅助分子 的组合;所述脂质体包封所述遗传物质以形成所述脂质纳米颗粒。
优选地,所述溶瘤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溶瘤病毒为重组溶瘤I型或II型单纯疱疹病毒,其 遗传物质为DN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11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问题管理系统
- 下一篇:针对多人在线竞技类游戏角色冲突的角色推荐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