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调谐滤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5229.3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7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张达;李显国;刘全峰;苗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合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1 | 分类号: | H02J3/01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动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5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谐 滤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调谐滤波装置,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异名端相连,连接点接滤波支路;所述滤波支路包括熔断器、低压滤波电容器和低压滤波电抗器;熔断器输入端连接于平衡电抗器的异名端连接点处,熔断器输出端连接低压滤波电容器输入端,所述低压滤波电容器输出端连接低压滤波电抗器输入端;放电电阻与各次滤波支路并联,所述放电电阻的输入端连接平衡电抗器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与负载,放电电阻的输出端连接低压滤波电抗器输出端;本发明实现谐波滤除率大于95%,并且成本低、可靠性高,容量大,可以应用在低频域,也可应用在高压、高频、大功率的场合,滤波效果受电网波动的影响也比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调谐滤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系统中大量采用可控硅技术及其硅整流设备、换流逆变设备,这些非线性负荷在系统中产生大量谐波,从而影响了电能质量并造成经济损失。谐波的危害较多,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危害如下:
(1)对旋转设备和变压器的主要危害是引起附加损耗和发热增加,导致局部过热、绝缘老化,缩短设备使用寿命。此外谐波还会引起旋转设备和变压器振动并发出噪声,长时间的振动会造成金属疲劳和机械损坏。
(2)谐波对线路的主要危害是引起附加损耗,降低了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使用效率。
(3)当谐波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会产生并联谐振,使谐波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当谐波引起系统谐振时,谐波电压升高,谐波电流增大,引起继电保护及自动本发明误动,损坏系统设备(如电力电缆等),引发系统事故,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4)谐波会对邻近的通信系统造成明显的干扰,降低通信质量,增加电力系统的功率损耗(如线损),使无功补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等,给系统和用户带来危害。
介于以上问题,所以对系统谐波的滤除十分必要,目前关于滤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源滤波器(APF):由无源元件(一般用R和C)和有源器件(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有源滤波器自身就是谐波源。其依靠电力电子本发明,在检测到系统谐波的同时产生一组和系统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谐波向量,这样可以抵消掉系统谐波,使其成为正弦波形。其优点是反映动作迅速,谐波滤除率可达到95%以上。缺点为价格高,容量小。由于目前国际上大容量硅阀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当前常见的有源滤波容量不超过600kvar。其运行可靠性也不及无源,它的通带范围受有源器件(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带宽限制,需要直流电源供电,在高压、高频、大功率的场合不适用。
2、传统无源滤波器:是一种仅由无源元件(R、L和C)组成的滤波器,利用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电抗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构成的。无源滤波器通过电感和电容的匹配对某次谐波并联低阻(调谐滤波)状态,给某次谐波电流构成一个低阻态通路,这样谐波电流就不会流入系统。无源滤波器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力滤波本发明,主要分为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无源滤波器的优点为成本低,运行稳定,技术相对成熟,容量大,不需要直流电源供电,可靠性高。缺点为谐波滤除率一般只有80%,滤波支路的阻抗匹配存在较大的困难,使用电感元件时容易引起电磁感应,当电感L较大时滤波器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在低频域不适用,滤波效果受电网情况的影响也比较大。
传统无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随系统运行情况而变化,特别是对交流电源的阻抗和频率的变化极其敏感,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保证滤波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调谐滤波装置,实现谐波滤除率大于95%,并且成本低、可靠性高,容量大,可以应用在低频域,也可应用在高压、高频、大功率的场合,滤波效果受电网波动的影响也比较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合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合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5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