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整体抗震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6560.7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7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潘俊奎;任明洋;李金鑫;李默含;吕泊宁;刘志鹏;马浩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1 | 代理人: | 任伟柯 |
地址: | 467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整体 抗震 加固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整体抗震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该抗震加固结构包括外角柱夹、内角柱夹、角柱垫层、外减振竖向钢板、外横向钢板、内减振竖向钢板、内横向钢板、对拉螺栓、下梁加固钢板、上梁加固钢板、下檩加固钢板、上檩加固钢板、瓜柱加固钢板、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和配重块。本发明通过加固钢板和顶部配重块,提高了框架式古建筑结构的固有频率,同时通过对拉螺栓和减震弹簧,从整体上增强了古建筑墙面的抗震能力,同时为古建筑构建了内外包围的框架支撑结构,提高了古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本发明拆卸简单,维护成本低,结构更换方便,可用于古建筑长期抗震加固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震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古建筑整体抗震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建筑结构特征,这种结构的古建筑主要采用角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角柱上,墙壁只起隔断和小部分承重的作用。因此,大部分古建筑墙和柱的整体性较差、固有频率较低,震动荷载作用下响应强烈,容易产生震动损伤甚至整体失稳。
由于古建筑的建造年代久远,存在着局部裂缝、侧倾等安全问题,在古建筑的加固、修缮工作中,往往需要同时保证古建筑的强度性能、抗震性能、抗倾覆性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同时满足上述三种要求且安装维护方便的古建筑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以提高古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保证古建筑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整体抗震加固结构,提供一种古建筑整体抗震加固方法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目的,通过本发明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古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保证古建筑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古建筑整体抗震加固结构,该古建筑整体抗震加固结构包括外角柱夹、内角柱夹、角柱垫层、外减振竖向钢板、外横向钢板、内减振竖向钢板、内横向钢板、对拉螺栓、下梁加固钢板、上梁加固钢板、下檩加固钢板、上檩加固钢板、瓜柱加固钢板、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和配重块,所述外角柱夹布置在角柱外侧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内角柱夹布置在角柱内侧的顶端和底端;所述角柱垫层位于外角柱夹和内角柱夹的内侧;所述外减振竖向钢板位于外侧角柱顶端和底端的外角柱夹之间;所述外横向钢板位于顶端的外角柱夹之间和底端的外角柱夹之间;所述内减振竖向钢板位于内侧角柱顶端和底端的内角柱夹之间;所述内横向钢板位于顶端的内角柱夹之间和底端的内角柱夹之间;所述下梁加固钢板固定于古建筑下梁底部;所述上梁加固钢板固定于古建筑上梁内侧面;所述下檩加固钢板固定于古建筑下檩底部;所述上檩加固钢板固定于古建筑上檩内侧面;所述瓜柱加固钢板固定于瓜柱内侧面;所述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连接于上梁加固钢板和上檩加固钢板;所述配重块四角与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相连。
优选地,所述外角柱夹和内角柱夹中间为弧面板,两侧为平面板,所述外角柱夹弧面板的弧面与角柱弧面相符,所述外角柱夹的两侧平面板相互垂直,两侧平面板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四处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角柱垫层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于外角柱夹和内角柱夹弧面板的弧面内侧。
优选地,所述外减振竖向钢板和内减振竖向钢板与角柱高度相同,两端设有与外角柱夹螺栓孔、内角柱夹螺栓孔位置相对应、规格相同的螺栓孔,所述外减振竖向钢板和内减振竖向钢板两端的四处螺栓孔中间未钻通位置设有减震弹簧。
优选地,所述外横向钢板和内横向钢板长度与墙面长度相同,两端设有与外角柱夹螺栓孔、内角柱夹螺栓孔位置相对应、规格相同的螺栓孔,中间设有用于固定下梁加固钢板和下檩加固钢板的一对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对拉螺栓穿过墙面、外角柱夹两侧平面板、内角柱夹两侧平面板、外减振竖向钢板、外横向钢板、内减振竖向钢板和内横向钢板的螺栓孔,用于固定各部分结构。
优选地,所述下檩加固钢板底部设有凹槽,用于穿过下梁加固钢板;所述下梁加固钢板和下檩加固钢板两端为直角钢板,所述直角钢板处设有与内横向钢板中间螺栓孔相对应的一对螺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6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