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OCV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8853.9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1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汪齐元;王进;代建强;阳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浪鲸智能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2 | 分类号: | G01R31/382;G01R31/36;G01R1/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4 | 代理人: | 蔡永波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ocv 测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电池OCV测试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顶部的升降电机,在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吸取机构,所述吸取机构通过升降平台与升降电机相连,所述吸取机构内设置若干个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吸取锂电池的吸盘;测试机构,分别设置在吸取机构的前后两端,所述测试机构内安装有若干个与滑动座位置相对应U型座,所述U型座的底部固定有测试座,在所述测试座上呈六边形状的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电极探针。本申请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测试,可以满足一次性对多个锂电池进行测试,极大的提升了测试效率,而且整个机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可以避免因为探针与电极的接触不到位而导致的测试不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锂电池OCV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OCV是Open circuit voltage=开路电压,指的是电池不放电开路时,两极之间的电位差,传统的锂电池OCV在过去多数还是采用人工测试的方式,这种方式效率低准确性差,随着最近几年新能源的兴起,对锂电池需要逐渐增大,对于新能源的企业来说,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且测试准确率高的锂电池OCV测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测试准确率高锂电池OCV测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锂电池OCV测试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顶部的升降电机,在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吸取机构,所述吸取机构通过升降平台与升降电机相连,所述吸取机构内设置若干个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吸取锂电池的吸盘;测试机构,分别设置在吸取机构的前后两端,所述测试机构内安装有若干个与滑动座位置相对应U型座,所述U型座的底部固定有测试座,在所述测试座上呈六边形状的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电极探针。
进一步而言,所述吸取机构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架,在第一连接架上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滑动座串联的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滑动座的侧部设有用于连接通气管的出气嘴。
进一步而言,在所述第一连接架的顶部安装有导气台,所述导气台的一侧设有进气嘴,所述导气台的另一侧设有与进气嘴相连的若干个出气嘴。
进一步而言,所述测试装置通过夹紧装置与机架相连,所述测试机构内包括第二连接架,所述U型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架靠近吸取机构的一侧,所述U型座包括突出端和连接端,所述U型座的突出端插入第二连接架内,且通过第二支撑杆串联连接。
进一步而言,在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滑轨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滑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架可拆卸的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滑轨之间设有Z型活动杆,所述Z型活动杆的固定端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Z型活动杆的活动端分别连接板相连,在连接板的一侧设有伸缩电机。
进一步而言,在所述U型座连接端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架上设有与第一通槽,第二连接架嵌入U型座的内凹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穿过第一通槽插入第一螺纹孔内。
进一步而言,在所述第二连接架上两侧设有第二通槽,在所述连接板内安装有连接柱,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穿过第二通槽固定在连接柱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电极探针外部包裹有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锂电池OCV测试装置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测试,可以满足一次性对多个锂电池进行测试,极大的提升了测试效率,而且整个机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可以避免因为探针与电极的接触不到位而导致的测试不准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浪鲸智能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浪鲸智能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88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锁止变距机构
- 下一篇:TGF-β1信号抑制剂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