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3019.9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4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郑长生;郑天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模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2 | 分类号: | E04G9/02;E04G9/10;B29C65/40;B29C65/48;B29D7/01 |
代理公司: | 上海沣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425 | 代理人: | 赵立勇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质现浇 混凝土 新型 复合材料 建筑 模板 | ||
1.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PVC发泡板、上下两层铝合金面板,所述PVC发泡板上下层表面压合有所述铝合金面板,且该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1:将物料混合后置于挤出机内挤出;
步骤2:将挤出的物料置于模具内高温定型为PVC发泡板;
步骤3:将上下两层铝合金面板分别压合于所述PVC发泡板的上下表面,形成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步骤4:对所述复合材料建筑模板进行热合整平工艺;
步骤5:将整平后的所述复合材料建筑模板进行冷却定型工艺;
步骤6:将冷却定型后的所述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按规格切割后形成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所述物料包括PVC、助剂、钙粉,发泡调节剂、发泡剂、稳定剂和润滑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高温定型的温度为165℃-1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宽度为1000mm;厚度为17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将上下两层热熔胶膜分别压入所述PVC发泡板的上下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合整平工艺为将所述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置于保温箱内,通过上下设置的辊将所述复合材料建筑模板表面整平;所述保温箱的温度设置为150℃-160℃。
7.一种制备装置,用于完成如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轻质现浇混凝土用新型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PVC发泡板成型模块、压合模块、热合整平模块、冷却定型模块和牵引模块;
所述压合模块包括上热熔胶膜导入辊、下热熔胶膜导入辊、上热熔胶膜压入辊、下热熔胶膜压入辊、上铝合金面板导入辊、下铝合金面板导入辊、上铝合金面板压入辊、下铝合金面板压入辊、上热熔胶膜卷辊、下热熔胶膜卷辊、上铝合金面板卷辊和下铝合金面板卷辊;
所述上热熔胶膜导入辊与所述下热熔胶膜导入辊相对设置,形成第一组辊;
所述上热熔胶膜压入辊和所述下热熔胶膜压入辊相对设置,形成第二组辊;
所述上铝合金面板导入辊和所述下铝合金面板导入辊相对设置,形成第三组辊;
所述上铝合金面板压入辊和所述下铝合金面板压入辊相对设置,形成第四组辊;
四组辊以所述第一组辊、第二组辊、第三组辊和第四组辊的顺序同水平设置;
所述上热熔胶膜卷辊上预设有上热熔胶膜;所述上热熔胶膜的端头与所述上热熔胶膜导入辊相连接;
所述下热熔胶膜卷辊上预设有下热熔胶膜;所述下热熔胶膜的端头与所述下热熔胶膜导入辊相连接;
所述下铝合金面板卷辊上预设有下铝合金面板,所述下铝合金面板的端头与所述下铝合金面板导入辊相连接;
所述上铝合金面板卷辊上预设有上铝合金面板,所述上铝合金面板的端头与所述上铝合金面板导入辊相连接;
所述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成型模块的出料口与所述压合模块中第一组辊的进料口等水平设置;所述压合模块中第四组辊的出料口与所述热合整平模块的进料口等水平设置;所述热合整平模块的出料口与所述冷却定型模块的进料口等水平设置;所述冷却定型模块的出料口与所述牵引模块的进料口同水平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混料机、双螺旋挤出机和模具;所述混料机的出料口与所述双螺旋挤出机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双螺旋挤出机的出料口与所述模具的出料口相连通;所述模具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组辊的进料口等水平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模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模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30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