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事件预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9624.7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8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41/147 | 分类号: | H04L41/147;H04L41/14;H04L41/16;H04L9/4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达友众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04 | 代理人: | 戴剑昆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数据 安全 事件 预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事件预测方法及系统。获得物联网数据。将所述物联网数据,通过检测,得到传输向量集合。将所述数据内容向量,进行哈希映射,得到映射向量。将所述映射向量和报头向量,输入安全事件预测模型,得到预测安全值。若所述预测安全值为0,将数据包丢弃。将数据信息通过哈希映射表,映射数据后,控制存储结构存储训练长度位置,输入LTSM神经网络,能够将数据长度变小且变得固定长度,使得在神经网络检测的时候更加快捷,并且得到数据信息顺序上的关联,控制训练内容数据在什么位置输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对训练的影响。将报头信息输入DNN神经网络,共同判断,准确得到预测安全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事件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间数据交互的问题,由接收端接收数据,但是有时会出现数据不安全的现象,不安全的数据会对接收端造成伤害,所以需要判别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由于传输数据过多,且传输数据不为理想状态的数据,而是转化为二进制的数据,所以不容易解决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事件预测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事件预测方法,包括:
获得物联网数据;所述物联网数据为用户请求所传输的信息;所述物联网数据是接收端接收到的,通过网络传输的应用层请求信息;
将所述物联网数据,通过检测,得到传输向量集合;所述传输向量集合包括报头向量和数据内容向量;所述数据内容向量中的向量值表示传输的内容;
将所述数据内容向量,进行哈希映射,得到映射向量;
将所述映射向量和报头向量,输入安全事件预测模型,得到预测安全值;所述预测安全值为1表示数据传输安全;所述预测安全值为0表示传输数据不安全;
若所述预测安全值为0,将数据包丢弃。
可选的,所述安全事件预测模型包括存储结构、LTSM神经网络和DNN神经网络:
所述DNN神经网络的输入为数据内容向量;所述存储结构的输入为数据内容向量;所述LTSM神经网络的输入为报头向量和所述存储结构的输出。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物联网数据,通过检测,得到传输向量集合,包括:
获得物联网协议;所述物联网协议为收端固定的通信协议;所述物联网协议为应用层协议;
将所述物联网数据,按照物联网协议,得到多个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为各类信息在传输的物联网数据中的位置;
将多个起始位置的物联网数据,进行分割,得到多个传输数据集合;所述传输数据集合为物联网协议对应位置的值组成的集合;
将多个传输数据集合中的值,分别构成多个向量,得到传输向量集合。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数据内容向量,进行哈希映射,得到映射向量,包括:
获得请求长度;所述请求长度为请求所传输的数据长度;
按照请求长度,将多个数据内容向量,进行顺序合并,得到多个合并数据向量;所述合并数据向量的向量长度为请求长度;
获得固定长度值;所述固定长度值为设定好的长度值;
基于固定长度值和合并数据向量,通过哈希映射,得到映射向量。
可选的,所述基于固定长度值和合并数据向量,通过哈希映射,得到映射向量,包括:
建立哈希映射表;所述哈希映射表中关键值为从0排列的多个键值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96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