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1801.5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7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何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彦生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9/08;A61P25/00;A61P29/00;A61K35/646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刘鹏 |
地址: | 628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神经 颈椎病 中药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配方包括以下原料:黄芪20‑40份、白术10‑30份、桂枝10‑20份、白芍10‑30份、当归10‑20份、姜黄10‑20份、巴戟天10‑20份、葛根20‑40份、岗梅根20‑40份、熟地黄10‑30份、淫羊藿10‑20份、薏苡仁15‑50份、威灵仙10‑20份、透骨草10‑20份、全蝎5‑12份、甘草6‑15份。本发明组合物具有健脾益气温阳,调和营卫,活血养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散寒除湿、蠲痹通络止痛的功效。对风寒阻络型、脾肾两虚型、气血亏损型、肝肾不足等多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的治疗功效。能改善颈部骨、筋、肉的功能状态,显著的改善临床麻木、僵硬、疼痛等症状。本配方副作用少、小,非常适合制作成丸、散、膏贴、胶囊、口服液等多种剂型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是常见的慢性颈椎退行性疾病,好发于35~60岁的人群,其病理特征为颈椎间盘及其邻近关节组织的退行性变(如椎间盘突出或增生的骨赘)以致脊神经根受压迫,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大量炎性致痛介质释放刺激游离神经末梢而发生疼痛,压缩神经支配区亦发生相应的感觉和功能障碍。目前CSR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主要采用消炎镇痛、物理理疗等传统方式,如在非甾体抗炎药基础上采用牵引疗法,虽然可以增大颈椎间隙和椎管容积以减低椎间盘压力,松弛粘连的神经根,促进神经根炎性水肿吸收,但此类治疗远期疗效不佳,患者生活质量难以有效改善。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中医药治疗模式已经受到骨伤科医师的青睐。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颈肩痛”“痹证”“项痹”的范畴,其发病病机为病人平素身体虚弱,或肝肾不足,或劳累过度,或因遭受外伤,风寒湿诸邪趁机侵袭机体,流注于肌肉、关节和筋骨之内,导致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筋脉、筋骨肌肉失于濡养而出现颈椎退行性变。
目前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辩证证型不统一,治疗方药不丰富,治疗措施单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解决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黄芪20-40份、白术10-30份、桂枝10-20份、白芍10-30份、当归10-20份、姜黄10-20份、巴戟天10-20份、葛根20-40份、岗梅根20-40份、熟地黄10-30份、淫羊藿10-20份、薏苡仁15-50份、威灵仙10-20份、透骨草10-20份、全蝎5-12份、甘草6-15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黄芪30份、白术15份、桂枝12份、白芍15份、当归15份、姜黄12份、巴戟天12份、葛根30份、岗梅根30份、熟地黄20份、淫羊藿15份、薏苡仁30份、威灵仙15份、透骨草15g、全蝎6份、甘草10份。
优选的,按每日一剂计,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黄芪30g、白术15g、桂枝12g、白芍15g、当归15g、姜黄12g、巴戟天12g、葛根30g、岗梅根30g、熟地黄20g、淫羊藿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5g、透骨草15g、全蝎6g、甘草10g。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贴剂、散剂、丸剂或者胶囊剂。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采用内服或/和外敷。
优选的,所述外敷使用中药液湿敷或热敷,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或者使用药渣湿敷或热敷,每日1次,每次30分钟;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优选的,所述每日一剂的中药组合物,水煎,每日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彦生,未经何彦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18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化硅晶体生长装置、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生犊牛脱水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