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带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的吸氧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1896.0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周耀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红新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22;A61M16/08;A61B5/08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李双泉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带呼末 二氧化碳 收集 机构 吸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带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的吸氧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一种具有带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的吸氧管,包括吸氧机构、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所述吸氧机构包括第一鼻塞、第一软管、第一内腔,所述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包括第二鼻塞、第二内腔、嘴部采集器、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分别位于壳体左内部与右内部。通过将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与检测二氧化碳设备连接,使为病人提供氧气的同时收集检测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达到了实时监控病人呼吸情况的效果,避免了传统的血氧检测不能及时有效的反应病人呼吸情况而导致错过最佳救助时机造成危险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过量的氧气输入造成病人过度通气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带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的吸氧管。
背景技术
吸氧是一种临床常用辅助治疗手段,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新陈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吸氧管为吸氧时的必要医疗器械,其一端连接呼吸机,另一端插入病人鼻腔内,使氧气通过吸氧管进入病人体内,为病人提供所需的氧气。
但是吸氧只是将氧气供给病人,无法监测病人呼吸情况,传统判断病人氧气吸收情况的方法是通过血氧监测仪来检测病人的血氧浓度间接判断,对于全麻手术结束后进入复苏期,且气管插管拔掉的病人,其自主呼吸还没有完全恢复,容易发生呼吸暂停或低氧状态,传统的血氧检测不能及时有效的反应病人呼吸情况,导致错过最佳救助时机而造成危险,且过量的吸氧会造成病人过度通气,而引发各种不良症状,且吸氧管佩戴时,由于不同人的面部结构不同,导致佩戴尺寸要求也不相同,过短会导致吸氧管佩戴不便,过长不利于吸氧管的固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带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的吸氧管,解决了传统的血氧检测不能及时有效的反应病人呼吸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带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的吸氧管,包括吸氧机构、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所述吸氧机构包括第一鼻塞、第一软管、第一内腔,所述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包括第二鼻塞、第二内腔、嘴部采集器、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分别位于壳体左内部与右内部,所述第一鼻塞与第二鼻塞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端,所述壳体下端固定连接在嘴部采集器上端,所述壳体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一端,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
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外壁分别套设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内中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左右部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侧壁四角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杆一端,所述滑杆外壁分别贯穿并滑动连接在连接扣左右部,所述滑杆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压块。
优选的,所述压块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在弹簧一端,所述弹簧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扣左右壁,所述压块与连接扣连接处中部分别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嘴部采集器前壁设置有呼气口,所述嘴部采集器内部设置有空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腔右端与第一气孔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左端与第一软管右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腔上端与第二气孔下端连通,所述第二内腔左端与空腔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内腔右端与第二软管左端连通。
优选的,通过将第一接头与呼吸机出气口连接,第二接头与检测二氧化碳设备连接,即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与检测二氧化碳设备连接,使为病人提供氧气的同时收集检测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优选的,所述壳体、第一鼻塞、第二鼻塞与嘴部采集器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鼻塞与第二鼻塞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所述第一鼻塞与第二鼻塞上端均设置有圆角且表面做光滑处理。
优选的,所述具有带呼末二氧化碳收集机构的吸氧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红新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红新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1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