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4323.3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0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智雄;杨子汉;崔涛;马向前;帅建国;张立;陈泽;谭芝文;潘万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中建五局绿色市政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11/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罗红枚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仰拱拆换 施工 既有 衬砌 变形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前处理:根据隧道围岩地质及地应力情况,确定仰拱拆换段范围内钢管桩(20)加固的排数、相邻两排钢管桩之间的间距、同一排相邻两根钢管桩(20)之间的间距、每排钢管桩桩位及钢管桩(20)长度;
顶排钢管桩施工:根据顶排钢管桩桩位施工出隧道两侧的、穿设既有拱脚衬砌(10)后斜向下打入围岩的顶排钢管桩;
第二排钢管桩施工:按照“顶排钢管桩施工”步骤在第二排钢管桩桩位处施工出第二排钢管桩,同时在既有拱脚衬砌(10)内施工出用于将第二排钢管桩连接成整体的加固筋(50);
待拆换仰拱段(30)拆除及替换仰拱施工:将仰拱拆换段的待拆换仰拱段(30)拆除,并在原有位置重新施工替换仰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顶排钢管桩施工”中,先施工隧道一侧的顶排钢管桩,再施工隧道另一侧的顶排钢管桩;
每侧顶排钢管桩施工时,按照顶排钢管桩桩位孔跳孔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顶排钢管桩中单根钢管桩(20)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贯穿既有拱脚衬砌(10)的第一段孔;
在第一段孔内装入钢套管(22);
在第一段孔的孔底施工倾斜向下打入围岩的第二段孔;
在钢套管(22)内装入伸入第二段孔的钢花管(21);
向钢花管(21)内注浆以形成围岩内的拱脚注浆加固区(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水磨钻机钻削出贯穿既有拱脚衬砌(10)的第一段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钢花管(21)包括沿轴向延伸设置的花管体(211),及用于增强钢管桩(20)整体结构强度的钢筋笼(212);
花管体(211)上位于第二段孔内的部分开设有溢流孔(201);
钢筋笼(212)沿轴向布设于花管体(2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顶排钢管桩中单根钢管桩(20)施工时,首先在钢套管(22)内装入伸入第二段孔的花管体(211),然后在花管体(211)内插入钢筋笼(212),最后再向花管体(211)内注浆,注浆压力、注浆量及注浆材料根据项目需求及经济性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第二排钢管桩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既有拱脚衬砌(10)的内壁面上抠出内凹且沿仰拱拆换段长度方向延伸布设的内抠槽(101);
在内抠槽(101)中固定按桩孔位置预切有通孔的钢条(51);
按照“顶排钢管桩施工”步骤施工第二排钢管桩;
将钢条(51)与穿设其上通孔的钢管桩(20)连接的位置焊接固定;
采用高强纤维混凝土进行内抠槽(101)回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设计有第三排钢管桩,则在步骤“第二排钢管桩施工”后,按照“第二排钢管桩施工”的步骤进行第三排钢管桩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待拆换仰拱段(30)拆除及替换仰拱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本循环段的待拆换仰拱段(30)与拱部衬砌结构进行纵、环向切割分离;
破拆待拆换仰拱段(30)并清渣;
在待拆换仰拱段(30)位置处施工替换仰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仰拱拆换施工既有拱部衬砌变形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仰拱拆换段较长时,步序“前处理”、“顶排钢管桩施工”及“第二排钢管桩施工”形成的整体,与步序“待拆换仰拱段(30)拆除及替换仰拱施工”可分段穿插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中建五局绿色市政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中建五局绿色市政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43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