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构造约束的井震联合复杂构造速度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4782.1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3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宗晶晶;张志斌;张冰彬;鲁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构造 约束 联合 复杂 速度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基于构造约束的井震联合复杂构造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建立统一的观测系统;
S2、基于步骤S1建立的观测系统,得到地面地震速度模型,对地面地震速度模型进行低通滤波,得到初始速度模型;
S3、根据工区提供的VSP数据拾取实际初至时间;
S4、使用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正演,得到一套初至旅行时信息和射线路径信息;
S5、计算步骤S3得到的初至旅行时信息与步骤S3得到的实际初至时间之差,从而得到初至差;
S6、根据射线路径信息和初至差计算射线路径上的速度校正量,同时引入沉积构造模型作为约束,按照由浅层至深层对初始速度进行校正,得到最终的速度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构造约束的井震联合复杂构造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构造模型,具体为:
根据获取的地震资料,由解释人员结合地面地震叠后数据对每一个井分层进行层位解释,获得原始地震解释数据;在原始地震解释数据基础上进行构造建模,形成块状地质模型;
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分析每一个地质块的沉积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构造约束的井震联合复杂构造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地质块中各层速度校正量计算式为:
其中,Δveli表示第i层的速度校正量,Δti表示射线在该层的实际剩余时差,Li表示射线在第i层的路径长度,vel0i表示第i点的初始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构造约束的井震联合复杂构造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计算首层速度校正量时,Δti取值为Δt,Δt为初至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构造约束的井震联合复杂构造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Δti的计算式为:
其中,Δt为初至差,vel0k为第k层原速度,Lk为射线在第k层的路径长度,Δvelk表示第k层的速度校正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构造约束的井震联合复杂构造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之后还包括对步骤S6得到的速度模型结果进行二维均值滤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47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