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8567.9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3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颜志辉;范敬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云玖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10 | 分类号: | A24F40/10;A24F40/40;A24F40/42;A24F40/4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 代理人: | 孙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 雾化 液不漏液 雾化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涉及电子烟雾化器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油仓,雾化机构,雾化通道以及隔离片,其中,雾化机构包括储油介质、导油雾化介质和雾化装置,储油介质包裹导油雾化介质,导油雾化介质包裹雾化装置,导油雾化介质的一侧延伸进油仓内。根据本发明的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壳体对应油仓的区域采用透明材质制成,能够观察液位线。储油介质能够暂存雾化液,避免雾化液与雾化装置直接接触,减少漏液现象。防止油仓内气压影响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或出现漏液现象。导油雾化介质与雾化液直接接触,当雾化液液位较低时也能够保证雾化装置处的油液雾化量维持稳定水平,保证吸食效果,有效避免烧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雾化器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烟的烟弹(又称为雾化器)作为电子烟的核心部件,关乎着电子烟的产品品质和吸食效果。现有市面上带雾化液出油的雾化器主要有两种体现:
1、油仓内用一体式储油棉吸附雾化液,让雾化液先与一体式储油棉完全结合,再导至雾化棉上,通过加热发热装置,产生雾化。其优点是,雾化液先与一体棉完全结合,通过油仓内的上下隔油硅胶塞密封在油仓内,且雾化液与一体棉形成毛细现象,吸附在一体棉上,外部的气压或温度变化,不至于影响到雾化液与一体棉的脱离从而导致雾化液漏出。当雾化液越来越少时,油仓内多余的空间被一体棉填充且雾化液先储存在一体棉再导至雾化棉上,整体导液速度均匀,不会因为空间气压变化,造成的导液速度过快引发的雾化不足吸到嘴等现象。
但缺点也很明显,雾化器做成透明的油仓看到的是一体式吸油棉,不可直视油仓内的雾化液变化,无法让用户评估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一旦雾化液不足而电池又在继续提供能量给发热装置,极易发生因发热装置温度过高产生异味、烧焦或烟雾重金属超标等不良现象。
2、油仓内直接注入雾化液,与雾化芯直接接触,通过雾化棉吸收雾化液连接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工作产生雾化。其优点是,用户能直视油仓内的雾化液变化,当雾化液低于导液面时,可直接丢弃或重新注油,能确保使用者在抽吸时,雾化液充足,不会因温度过高产生的异味,烧焦,烟雾重金属超标等不良现象。
其缺点是,雾化芯、发热装置与雾化液直接接触的产品,对于产品的密封要求性高,当雾化液越来越少,油仓内空余体积越来越大,此时油仓内气压变化,容易从导液处将雾化液挤压出来,造成漏液。同时气压变化,加速导液,而此时雾化温度不变,不能及时雾化多余的雾化液,造成雾化液吸到嘴等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雾化器做成透明的油仓看到的是一体式吸油棉,不可直视油仓内的雾化液变化,无法让用户评估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一旦雾化液不足而电池又在继续提供能量给发热装置,及易发生因发热装置温度过高产生异味、烧焦或烟雾重金属超标等不良现象”以及“雾化芯、发热装置与雾化液直接接触的产品,对于产品的密封要求性高,当雾化液越来越少,油仓内空余体积越来越大,此时油仓内气压变化,容易从导液处将雾化液挤压出来,造成漏液。同时气压变化,加速导液,而此时雾化温度不变,不能及时雾化多余的雾化液造成的吸到嘴等不良现象”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同时具备上述两款结构的优点,雾化液与雾化芯和发热装置分隔放置,用户能够透过油仓观察雾化液液位线且有效避免烧焦。还能够避免雾化液受油仓内气压影响产生漏液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包括:
油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油仓的区域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用于观察所述油仓内的雾化液液位线;
雾化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油仓一侧,所述雾化机构用于雾化所述雾化液;
雾化通道,与所述雾化机构的出雾口连通,所述雾化液的烟雾通过所述雾化通道传递到外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云玖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云玖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85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 下一篇:基于金属导热颗粒循环的电池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