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附芳香醛的树脂及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93097.5 | 申请日: | 2022-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6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王守立;王建斌;陈田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0 | 分类号: | C08F283/00;C08F220/06;C08F22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芳香 树脂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附芳香醛的树脂及合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二元醇与二异氰酸酯按照摩尔比1:2‑2.5,在干燥惰性气体保护下,70‑90℃反应至‑NCO基团至设计值;然后加入与所选二元醇等摩尔量的羟基环氧,继续反应至‑NCO基团至设计值;最后加入单羟基丙烯酸酯封端‑NCO基团,继续反应至‑NCO基团消失,得环氧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然后加入丙烯酸金属盐,含不饱和双键的酸酐类化合物,稳定剂,自由基阻聚剂,热引发剂,50‑80℃反应0.5‑4h,加入催化剂继续搅拌0.5‑3h至催化剂完全溶解,即得可吸附芳香醛的树脂;本发明用于光固化胶黏剂中降低了由光引发剂裂解而产生的芳香醛的释放,同时可以增大分子间交联密度从而提高固化物的本体力学性能和粘接强度,且树脂的存储稳定性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附芳香醛的树脂及合成方法,属于高分子胶黏剂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固化速度快、能耗低、性能优异、VOC含量及排放量低等优点,光固化胶黏剂已经在诸多工业、电子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如此,光固化胶胶黏剂仍然有诸多待改进之处,比如大部分的光固化胶在固化及后续工作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小分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这些小分子VOC除了来源于活性稀释剂的挥发外,主要是光引发剂的裂解产物比如芳香醛,并且在后续工作中缓慢持续释放,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有害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政府对VOC排放管控的日趋严格,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全方位体验要求越来越高,VOC释放量在满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越低越好。针对光引发剂裂解后产生芳香醛类VOC的问题,目前还没引起重视,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有人认为可以使用大分子光引发剂,但是目前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种类较少,并且从机理来讲部分大分子光引发剂裂解后依然会产生可挥发的芳香醛类VOC,最重要的是大分子光引发剂很难满足所需要的性能,比如表干,固化程度,固化速度等,使其使用受到诸多限制。针对于芳香醛类VOC问题,本发明从基体树脂入手,提供一种可吸附芳香醛类VOC型树脂以解决这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光固化胶在固化过程及后续工作使用过程中存在芳香醛类有害VOC释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附芳香醛的树脂及合成方法,以达到降低芳香醛类VOC释放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吸附芳香醛的树脂,其合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二元醇与二异氰酸酯按照摩尔比1:2-2.5,在干燥空气或氧气保护下,70-90℃反应至-NCO基团至设计值;然后加入与所选二元醇等摩尔量的单羟基环氧,继续反应至-NCO基团至设计值;最后加入单羟基丙烯酸酯,继续反应至-NCO基团消失,得环氧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然后加入丙烯酸金属盐,含不饱和双键的酸酐类化合物,稳定剂,热引发剂,50-80℃反应0.5-4h,即得可吸附芳香醛的树脂,其分子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代表-K、-Na或-Li;R1代表-H或-CH3;R2代表二异氰酸酯分子中不包含NCO基团的部分;R3代表聚醚、聚酯、聚碳酸酯或聚烯烃等二元醇中不包含-OH基团的部分;R4代表-CH2-或-CH2CH2CH2CH2OCH2-;R5代表-K、-Na或-Li;R6代表—-H,x、y、z均为1-50的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方法中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或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可根据合成树脂所要达到的性能比如表干、耐湿热、耐黄变、耐化学试剂、拉伸强度、弹性、粘接强度、介电等性能进行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30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