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98465.5 | 申请日: | 202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5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罗春;刘义行;楼紫阳;黄秋杰;王景;杨延峰;向妍;赵言露;李慧康;王湘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60 | 分类号: | B09B3/60;B09B101/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陈龙梅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渗滤 水位 垃圾 填埋场好氧 修复 气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包括:注气井;注气管,包括井外段和井内段,井外段上设有进气口,井内段的管壁上沿其轴线的方向设有多组通孔,且每组通孔周向分布于井内段上,井内段的底部管口封闭;曝气套管,套设于井内段上;填料层以及气体密封层。在本发明中,因为注气管的井内段上设有用于出气的多组通孔,且曝气套管套设于井内段上,用于防止通孔堵塞,所以当渗滤液水位高于通孔时,由通孔所输出的气体会经过曝气套管再对注气井内进行曝气,使得在曝气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尺寸小,从而减弱垃圾填埋场进行曝气时,高渗滤液水位对曝气效果的不良影响,并提高了曝气过程中的氧气转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填埋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随之提高。其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是过去几十年间对生活垃圾最主要的处置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垃圾填埋场在进行垃圾处置的同时也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并且自然状态下垃圾填埋场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其中,在垃圾填埋场稳定的过程中会持续产生填埋气、渗滤液等污染物,影响周边环境。
在现有技术中,关于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周期过长的问题,能够通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强制曝气,促进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的降解,从而能够使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周期缩短至数年乃至数月。
但是,因为我国十个地区填埋垃圾的初始含水率平均52%,并且部分湿润地区垃圾初始含水率将近60%,所以容易导致垃圾填埋场常存在较高的渗滤液水位,尤其是在垃圾填埋场数量占全国比例超三分之一的东部沿海地区更为明显。使得在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强制曝气时,高水位的渗透液显著降低垃圾的气体渗透系数,导致水位以下的淹水垃圾处于厌氧状态,影响垃圾填埋场的治理效果。并且,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土工布来防止曝气孔堵塞,所以当渗滤水位高于曝气孔时,会使产生的气泡尺寸较大,从而导致氧气转移效率低下,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注气井,由垃圾填埋场的表面向下钻孔形成;注气管,包括井外段和井内段,井外段上设有进气口,井内段的管壁上沿其轴线的方向设有多组通孔,且每组通孔周向分布于井内段上,井内段的底部管口封闭;曝气套管,套设于井内段上;填料层,填充于注气井的井壁与曝气套管的外壁之间及注气井的井底与井内段的底部之间;以及气体密封层,设于注气井的井口上,并与井外段的外壁贴合,气体密封层用于对注气井的井口进行密封。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中,还能够具有这样的特征:注气管的轴线与注气井的轴线共线,注气管为HDPE管、PVC管或具有防腐蚀性能的金属管。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中,还能够具有这样的特征:进气口上设有阀门。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中,还能够具有这样的特征:通孔的直径为5mm~10mm。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中,还能够具有这样的特征:曝气套管具有微小自闭孔,用于配合注气管输出的气体对渗滤液进行增氧,曝气套管的底端与位于注气井底部的填料层平齐,顶端与注气井的井口平齐。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中,还能够具有这样的特征:填料层的填料为砾石、碎石或卵石,填料的粒径为3cm~5cm。
在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渗滤液水位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注气井装置中,还能够具有这样的特征:气体密封层的密封料为粘质土、膨润土或混凝土,密封料的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8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环境建设用绿化植草设备
- 下一篇: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