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oredump的故障记录重演框架的设计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00022.9 | 申请日: | 202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7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蒋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2 | 分类号: | G06F11/32;G06F11/34;G06F1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祁春倪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oredump 故障 记录 重演 框架 设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oredump的故障记录重演框架的设计方法及系统,涉及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领域,包括:采集设置步骤、采集点触发步骤、采集过滤步骤、采集管理步骤、数据压缩与保存步骤、数据导出步骤、数据导入步骤、数据分析步骤以及数据回放步骤。本发明能够在保证状态数据的完整性的同时,筛选出了重复数据,实现精简的Coredump多点连续采集机制,能够完整准确地梳理出发生故障的执行路径,回放路径关键点的任务函数执行相关数据,详细展示故障点的系统运行相关数据;从而为用户进行故障诊断分析提供有力的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coredump的故障记录重演框架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嵌入式操作系统及相关应用开发通常基于交叉编译环境构建,编译与运行环境是分离的,这导致了故障分析与诊断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多嵌入式设备组成的分布式综合化异构环境中,其应用通常是分布式多任务的,仅仅依靠单点调试手段很难定位发现问题。虽然也可以通过系统日志进行分析,但是分布式多任务的应用日志通常纷繁复杂,需要人工逐步分析,耗时耗力。
Coredump叫做核心转储,它是进程或任务运行时在突然崩溃的那一刻的一个内存快照。操作系统在程序发生异常而异常在进程内部又没有被捕获的情况下,会把进程或任务此刻内存、寄存器状态、运行堆栈等信息转储保存在一个core文件里。core文件是二进制文件,可以使用gdb、elfdump、objdump或者windows下的windebug、solaris下的mdb进行打开分析里面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Coredump保存的是单点的系统运行状态,无法动态展示系统运行状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oredump的故障记录重演框架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coredump的故障记录重演框架的设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coredump的故障记录重演框架的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设置步骤:由用户设置需要监控的任务名;
采集点触发步骤:采集点包括操作系统内部提供的事件监控点或钩子触发的采集点,和框架提供的主动触发接口,由用户主动触发采集;通过这两类采集点记录任务运行时数据;
采集过滤步骤:根据所述监控任务名对采集点进行过滤;
采集管理步骤:采集完整Coredump数据和精简Coredump数据,并进行处理;
数据压缩与保存步骤:将采集的所述精简Coredump数据文件与完整Coredump数据文件统一打包压缩,保存到系统的永久保存介质中;
数据导出步骤:在数据打包压缩完成后会自动进行数据传输,尝试发送到宿主机端;
数据导入步骤:在数据导出步骤中,通过网络自动进行数据传输时自动接收数据,或用户自行导出数据时手动导入;
数据分析步骤:对多个目标机导入的数据合并分析,实现对分布式多任务应用的故障诊断分析;
数据回放步骤:梳理所有被检测任务的执行路径、引发故障的执行路径,以图形化方式展示出来,将采集点序列映射到路径图中、支持单步回放,展示引发故障的各任务运行情况。
优选地,所述采集管理步骤包括:
采集点判断子步骤:判断采集点是否是故障引起的,以确定采集存精简Coredump数据还是完整Coredump数据;
完整Coredump数据采集步骤:如果是故障引起的采集点将进行完整Coredump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会保存成独立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未经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0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