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联线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05078.3 | 申请日: | 202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5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莫舒润;聂敦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9/04 | 分类号: | B23Q39/04;B23Q7/00;B23Q7/04;B07C5/10;B07C5/36;B23Q7/14;B23Q7/1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奥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4 | 代理人: | 周文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联线生产设备,包括机架以及从右向左依次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料机构、冲压机构、镭雕机构、清洗机构、裁切机构、检测机构、装盘机构和下料机构;裁切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移料装置、裁切上模、裁切下模、模具驱动装置、转移装置和X轴输送装置,第一安装支架固定在机架上,移料装置和模具驱动装置均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裁切下模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且对应在移料装置的左侧,裁切上模固定在模具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且对应在裁切下模的上方,X轴输送装置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且对应在裁切下模的下方,其优点在于:本设计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半成品的中间转运环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联线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高精度的冲压工件,在工件冲压完成后,还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例如对冲压工件进行镭雕、清洗、外形检测、平面度检测等,最后进行包装以便销售,然而,目前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下,无法在同一设备上满足上述多项功能,即冲压完成的工件需要经过多次转运到其他设备上进行相应工序,每次对工件的转运不仅会耗费人力和时间,而且还会增加工件损坏的风险,进而造成不良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制作一种自动化联线生产设备,能够自动完成冲压工件的多项加工工序,以解决上述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联线生产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联线生产设备,包括机架以及从右向左依次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料机构、冲压机构、镭雕机构、清洗机构、裁切机构、检测机构、装盘机构和下料机构;
裁切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移料装置、裁切上模、裁切下模、模具驱动装置、转移装置和X轴输送装置,第一安装支架固定在机架上,移料装置和模具驱动装置均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裁切下模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且对应在移料装置的左侧,裁切上模固定在模具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且对应在裁切下模的上方,模具驱动装置驱动裁切上模升降,X轴输送装置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且对应在裁切下模的下方;
转移装置包括导柱、升降滑块、升降组件、第一旋转组件、连接板、裁切载台和吸附组件,导柱竖直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升降滑块与导柱滑动连接且对应在裁切下模和X轴输送装置之间,升降组件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升降滑块固定在升降组件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旋转组件固定在升降滑块上,连接板固定在第一旋转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裁切载台下端固定在连接板的上方,裁切载台穿设在裁切下模内且上端对应于裁切下模的上表面,吸附组件安装在裁切载台上且吸附端对应在裁切载台的上端。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裁切下模包括底部安装板和裁切模板,底部安装板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裁切模板固定在底部安装板上方,底部安装板中部设有第一腔体,连接板对应在第一腔体内,连接板上端与裁切模板底部顶触,裁切模板上设有多组沿X轴方向排列的第二腔体,裁切载台上设有多组凸台,多组凸台分别对应在多组第二腔体内,吸附组件的吸附端对应在多组凸台的上端。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移料装置包括上料轨道、移料轨道、感应组件、X轴驱动组件、X轴滑台、X轴滑板、Z轴驱动组件、插针固定块和步距插针,上料轨道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且对应在清洗机构的左侧,上料轨道右侧向下弯曲,上料轨道左右两端上表面均设有支撑台,支撑台沿Y轴方向设置,支撑台远离上料轨道上表面的一侧为弧形面,移料轨道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且对应在上料轨道和裁切下模之间,移料轨道上设有过料槽,感应组件固定在移料轨道上且感应端对应在过料槽内,X轴驱动组件和X轴滑台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上,X轴滑板固定在X轴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且与X轴滑台滑动连接,Z轴驱动组件固定在X轴滑板上,插针固定块固定在Z轴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且对应在感应组件的左侧,步距插针上端固定在插针固定块内,步距插针下端穿设过移料轨道且对应在过料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5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跌落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配电线路用故障警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