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10137.6 | 申请日: | 202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7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罗楹;蒯仂;宋建坤;江静斯;张展;杨丹;王瑞平;李永勇;李艳;吴德群;朱全刚;朱聪聪;陈启龙;白云;张元元;费晓雅;罗月;马晓萱;张颖;薛婷婷;邬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4 | 分类号: | A61K36/74;A61K9/00;A61K47/44;A61P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高辉 |
地址: | 20044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银屑病 外用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银屑病治疗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治疗银屑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茜草10~20份,紫草10~20份,夏枯草10~20份,生甘草30~50份。本发明各药味协同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在外用治疗银屑病上有显著疗效,且具有安全、经济、操作便捷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银屑病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皮损为红斑、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发生部位多见于身体表面及头部,常是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银屑病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且顽固难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顽症之一。目前对银屑病的治疗,多是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如角质促成剂、皮质类因醇霜剂等;而对全身使用的药物,则有免疫抑制剂、维甲酸、抗生素、皮质类因醇等。这些药物对银屑病是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大,并且复发率较高。比如甲氨蝶呤是银屑病一线系统治疗药物,部分患者用药后存在轻微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恶心、食欲缺乏、溃疡、嗜睡、皮肤糜烂等。维甲酸类药物多用于治疗中重度的寻常型、红皮病型及腺癌型银屑病,但对关节型银屑病效果欠佳,常见不良发应包括皮肤粘膜症状、眼毒性、肝酶或血脂升高、骨髓发育异常及致畸性,需监测血脂及生长曲线图等指标。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依法利珠单抗等)治疗银屑病虽见效快,但是存在很多副作用,如部分患者使用后出现结节性血管炎、严重感染、心衰及恶性肿瘤风险。外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展、萎缩纹、紫癜、多毛等症状。
中医药在改善轻中度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中药内服治疗周期长,故患者依从性不强,且部分药物存在潜在肝肾损伤可能,患者往往无法长期服用。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及身体健康的高水平要求,人们越来越要求更全面的治疗方法,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应遵循更安全、有效、经济和便捷的原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各药味协同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在外用治疗银屑病上有显著疗效,且具有安全、经济、操作便捷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茜草10~20份,紫草10~20份,夏枯草10~20份,生甘草30~50份。
优选的,所述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剂类型包括水剂、油剂、散剂、酊剂、洗剂、乳膏剂、软膏剂、沐浴剂和凝胶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茜草、紫草、夏枯草和生甘草与油剂混合,浸泡,小火煎至焦黄色,去除药渣,得药油。
优选的,所述油剂包括葵花籽油或芝麻油。
优选的,茜草、紫草、夏枯草和生甘草四种原料总和与油剂的料液比为1g:4.1ml~9.2ml。
优选的,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4h~28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外用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银屑病产品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外用中药组合物通过影响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细胞因子活性和/或表皮细胞分化,发挥治疗作用。
优选的,所述外用中药组合物通过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或蛋白质消化吸收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优选的,所述产品包括药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未经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0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