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生物协同反硝化-侧流强化主流反硝化除磷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14074.1 | 申请日: | 202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3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佰智蔚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5 | 代理人: | 赵允洲 |
地址: | 26603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生物 协同 硝化 强化 主流 系统 方法 | ||
1.基于生物协同反硝化-侧流强化主流反硝化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泵(10)、主流反应区和侧流发酵区,主流反应区包括内部均设置搅拌器的厌氧区(1)和缺氧区(2)、沉淀区(3)、内部设置曝气器(7)和生物填料(8)的硝化区(4)、气泵(9);侧流发酵区包括侧流厌氧发酵区(5)和侧流发酵混合污泥回流泵(13);
进水泵(10)通过水管与厌氧区(1)连通,厌氧区(1)与缺氧区(2)连通,缺氧区(2)与沉淀区(3)连通,沉淀区(3)底部的排泥阀一个出口通过污泥回流泵(12)与厌氧区(1)连接,另一个出口连接侧流厌氧发酵区(5)并通过侧流发酵混合污泥回流泵(13)与厌氧区(1)连接,沉淀区(3)与硝化区(4)连通,硝化区(4)通过硝化液回流泵(11)与缺氧区(2)连通;气泵(9)与硝化区(4)内的曝气器(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协同反硝化-侧流强化主流反硝化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与进水泵1、搅拌器、污泥回流泵(12)、侧流发酵混合污泥回流泵(13)、排泥阀、排水阀、硝化液回流泵(11)、气泵(9)通信连接。
3.基于生物协同反硝化-侧流强化主流反硝化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
1)、原水首先通过进水泵(10)连续进入除磷系统,同时进入到沉淀区(3)的污泥也同步回流至进入厌氧区(1);
2)、通过沉淀区(3)的泥水分离,一部分污泥进入侧流厌氧发酵区(5)进行发酵并筛选Tetrasphaera菌,通过侧流发酵混合污泥回流泵(13)回流至主流反应区中的厌氧区(1);
3)、启动厌氧区(1)内的搅拌器进行混合反应,通过沉淀区(3)回流过来的Tetrasphaera菌依靠发酵呼吸代谢将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的挥发性脂肪酸并释磷,同时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又被Dechloromonas菌利用进行厌氧释磷;
4)、厌氧区(1)处理后的混合液进入缺氧区(2),与通过硝化液回流泵(11)回流的硝化液进行缺氧反硝化除磷反应;
5)、富含氨氮的上清液进入硝化区(4),气泵(9)开启并通过曝气器(7)提供氧气,在生物填料8)附着的硝化菌作用下去除氨氮,反应结束后一部分排出,一部分回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物协同反硝化-侧流强化主流反硝化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厌氧区(1)控制ORP≤-300mv,溶解氧≤0.01mg/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物协同反硝化-侧流强化主流反硝化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缺氧区(2)溶解氧≤0.1mg/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物协同反硝化-侧流强化主流反硝化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硝化液回流比为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40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