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授信额度冻结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16674.1 | 申请日: | 202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3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邓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50/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刘嘉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额度 冻结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风控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授信额度冻结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参数配置模块:用于获取风控中心各部门发送回的冻结参数配置模板,并根据参数配置模板获取风控中心各部门对业务进行冻结的冻结配置参数;规则布置模块;用于制定冻结规则,并将冻结规则打包布置到决策引擎中;冻结管理模块:用于在用户的合同业务触发冻结规则时,对用户的合同业务进行冻结;解冻管理模块:用于在用户的合同业务满足要求的解冻条件时,将关联的冻结码流转到对应部门获取解冻的反馈信息,再根据反馈信息对用户的合同业务进行解冻。本发明能够在用户满足解冻条件时,及时完成对用户授信额度的全面解冻,以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控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授信额度冻结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信贷业务中,风控和用户的触点可以分成三个:贷前、贷中和贷后。贷前做的是新进用户的信用评估;贷中做的是存量用户的信用再评估,而贷后则是针对进入逾期阶段的用户指定不同的催收策略。授信额度冻结则是贷中评估信用下降客户的关键管控,对银行资产业务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授信额度冻结均是以合同层级为维度生效,即一个合同有多笔借据,其中一笔借据触发冻结规则,则该笔合同所有借据均被冻结。如果该客户有多笔合同,仅有其中一笔合同触发冻结规则,则只会涉及该笔合同冻结,其余合同则不受影响。
冻结业务实现方式:风控中心的系统自动冻结。而且风控中心的各部门可能会对同一笔业务发起冻结操作,并且只要有一个冻结操作,该笔合同所有借据均被冻结,因此冻结效率高。解冻业务实现方式:前置条件是冻结合同满足所有风控中心要求的解冻条件后,才可以冻结解冻。但如果一笔合同有多个部门冻结,仅让其中一个或几个部门解冻而非全部部门都解冻,则该笔合同还是处于冻结状态的。因此,需要参与冻结的每个部门,在冻结合同满足所有风控中心要求的解冻条件,并对冻结合同一一进行条件核实和相关解冻操作后,使得用户的授信额度才能解冻。简而言之,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用户的授信额度冻结快但解冻流程多、周期长,当用户满足解冻条件后且急需使用授信额度进行支付时,这一问题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授信额度冻结管理系统,能够对用户的授信额度进行全流程的高效管理,并能够在用户满足解冻条件时,及时完成对用户授信额度的全面解冻,以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授信额度冻结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获取风控中心各部门发送回的冻结参数配置模板,并根据参数配置模板获取风控中心各部门对业务进行冻结的冻结配置参数;所述冻结配置参数包括冻结业务类型、冻结部门和冻结码,以及对应冻结业务类型的冻结期限和冻结逻辑;所述冻结业务类型、冻结期限、冻结逻辑、冻结部门均与冻结码进行关联存储;
规则布置模块;用于根据各冻结业务类型的冻结逻辑制定冻结规则,并将冻结规则打包布置到决策引擎中;
冻结管理模块:用于在用户的合同业务触发冻结规则时,对用户的合同业务进行冻结,并分析参与冻结的部门以及关联参数配置模块事先配置好的冻结码;还用于根据冻结码提取对应的冻结期限,并赋予给用户的合同业务;
解冻管理模块:用于在冻结时长到达冻结码对应的冻结期限时,自动对用户的合同业务进行解冻;还用于在用户的合同业务满足要求的解冻条件时,将关联的冻结码流转到对应部门获取解冻的反馈信息,再根据反馈信息对用户的合同业务进行解冻。
原理及优点:
1.参数配置模块的设置,让风控中心各部门根据冻结参数配置模板提前准备好需要的冻结配置参数,便于实现冻结流程的规范化和智能化。通过将冻结业务类型、冻结期限、冻结逻辑、冻结部门均与冻结码进行关联存储,以便通过冻结码的流转作为信息的传递载体,从而便于进行冻结和解冻全流程的监控管理,以及提高冻结和解冻的处理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66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