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差分电压的不可逆析锂量原位定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27335.3 | 申请日: | 2022-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7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戴海峰;史高雅;尤贺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G01R31/389;G01R31/378;G01R31/36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廖程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压 可逆 析锂量 原位 定量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差分电压的不可逆析锂量原位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离线获取电池在不同老化阶段的差分电压曲线和不可逆析锂量;
S2、基于步骤S1获取的差分电压曲线,离线计算得到不同老化阶段的电池LLI,并建立不同老化阶段LLI与不可逆析锂量的定量关系;
S3、在线获取待测电池的差分电压曲线;
S4、依据步骤S3获取的差分电压曲线,计算出待测电池相应的LLI;
S5、将步骤S4计算得到的待测电池的LLI代入步骤S2中建立的定量关系式,输出得到待测电池对应的不可逆析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差分电压的不可逆析锂量原位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和步骤S3中获取电池的差分电压曲线的具体过程为:
获取电池在25℃、0.1C放电工况下的放电电压曲线;
根据放电电压曲线,获取初始差分电压曲线,对初始差分电压曲线进行滤波后获得相应的差分电压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差分电压的不可逆析锂量原位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差分电压曲线具体为电池差分电压DV与电池容量Q之间的关系曲线,所述电池差分电压具体为:
其中,ΔV为电池电压增量,ΔQ为容量增量,Vt2和Vt1分别为t2时刻和t1时刻的电池电压,Qt2和Qt1分别为t2时刻和t1时刻的电池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差分电压的不可逆析锂量原位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初始差分电压曲线进行滤波具体是采用Matlab的smooth函数进行滤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差分电压的不可逆析锂量原位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离线获取不可逆析锂量的具体过程为:
a)将与待测电池相同规格的新电池放空后拆解,测量其负极的SEI膜厚度ΔSEI,0,通过ICP元素分析仪测量其负极的锂元素含量Li0;
b)将与待测电池相同规格的老化电池放空后进行拆解,测量其负极的SEI膜厚度ΔSEI,i,通过ICP测量其负极的锂元素含量Lii;
c)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待测电池的不可逆析锂量Liplating,i:
其中,r为负极石墨颗粒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差分电压的不可逆析锂量原位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和b)中电池放空的具体过程为:
采用恒流恒压模式,将电池放电,直至电池电压低至下截止电压、且电流小于0.02C,由此保证可逆析锂重新嵌入石墨或者溶于电解液,此时留在负极的均为不可逆析锂,从而实现区分可逆析锂和不可逆析锂的目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差分电压的不可逆析锂量原位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和b)中SEI膜厚度的测量方法具体为:
将电池拆解后,剪下设定尺寸大小的负极极片,以制成样片;
在样片上垂直切下形成横截面,通过横截面抛光仪对该横截面进行抛光,将抛光后的样片横截面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寻找SEI膜,并采用电子显微镜配套软件测量初始SEI膜厚度;
重复上述过程,以分别获取多个样片的初始SEI膜厚度,通过求取平均值,以作为该电池负极的SEI膜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273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