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高温物料冷却热回收换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35510.3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2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莹;周哲;肖宏鹰;于晓莹;胡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超能(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00 | 分类号: | F25D1/00;F25D17/06;F25D2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知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32 | 代理人: | 毕江涛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高温 物料 冷却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热能回收节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固体高温物料冷却热回收换热系统,通过将热能回收系统三段式设计,分为高温段、中温段和低温段,各段通过风机串联,送风机多余的压头被下一级风机利用,有效地降低了风机压头损失,减少了电能消耗,风机根据换热段温度不同,分为低温风机、中温风机和高温风机,各级风机标况流量相同,但工况风量均不同,在风机选型上风机风量根据工程风量不同做相应的变化,三种风机均变频控制,可以实时根据换热温度调整风机频率,在保证冷却换热效果的同时,充分节能,达到了实现逐级冷却高温物料的同时梯级回收热能产生高品位高温热风,该热风可以方便地用于工艺加热或发电利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回收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体高温物料冷却热回收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由于生产工艺需求,钢铁、焦炭、化工等很多行业都涉及到固体高温物料冷却问题,例如钢铁行业的球团烧结工艺,600℃左右的高温物料常采用带冷却机用空气冷却,冷却后的热空气直接排入大气,白白浪费了大量高品质的热能。因此需要一种固体高温物料冷却热回收换热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固体高温物料冷却热回收换热系统,达到实现逐级冷却高温物料的同时梯级回收热能产生高品位高温热风,该热风可以方便地用于工艺加热或发电利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体高温物料冷却热回收换热系统,包括金属带式输送机和使用装置,所述使用装置包括有一级收集罩、一级风机、一级送风集管、一级送风仓、二级收集罩、二级风机、二级送风集管、二级送风仓、三级收集罩、三级风机、三级送风集管、三级送风仓、通往管;
所述一级收集罩、一级风机、一级送风集管、一级送风仓对应设置在低温冷却换热段,所述二级收集罩、二级风机、二级送风集管、二级送风仓对应设置在中温冷却换热段,所述三级收集罩、三级风机、三级送风集管、三级送风仓对应设置在高温冷却换热段;
所述一级收集罩位于一级送风仓的正上方,所述一级收集罩的底部与一级送风仓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一级送风仓的数量为四个,且一级送风仓与一级送风集管连通设置,所述一级风机为低温风机,且一级风机的输出端与一级送风集管连通设置;
所述二级收集罩位于二级送风仓的正上方,所述二级收集罩的底部与二级送风仓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二级送风仓的数量为四个,且二级送风仓与二级送风集管连通设置,所述二级风机为中温风机,且二级风机的输出端与二级送风集管连通设置,所述二级风机的输入端与一级收集罩的顶部连通设置;
所述三级收集罩位于三级送风仓的正上方,所述三级收集罩的底部与三级送风仓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三级送风仓的数量为四个,且三级送风仓与三级送风集管连通设置,所述三级风机为高温风机,且三级风机的输出端与三级送风集管连通设置,所述三级风机的输入端与二级收集罩的顶部连通设置;
所述通往管的一端与三级收集罩的顶部连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金属带式输送机是由头部链轮、尾部链轮组成的,所述头部链轮、尾部链轮通过链条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头部链轮位于金属带式输送机的右侧,所述尾部链轮位于金属带式输送机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金属带式输送机分为有高温冷却换热段、中温冷却换热段和低温冷却换热段。
优选的,金属带式输送机的左侧设置有落料口,通过设置落料口,起到了投入高温物料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金属带式输送机的顶部等距均匀分布有金属链板箱,起到了便于冷却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金属链板箱的内部等距均匀固定连接有链板隔断,且相邻两个所述链板隔断之间设置有链板格栅。
优选的,所述链板格栅通过链板连接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超能(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航超能(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55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