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2137.4 | 申请日: | 202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3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德;陈增辉;李晨;狄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吉沙齐鲁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23/00 | 分类号: | D01G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吴依笛 |
地址: | 84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 生产 用配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涉及针织纱生产领域。本发明在选用原料时就做大配棉,对原棉产地、加工厂、原棉性能进行选择,根据配棉需要安排各批次进厂时间。原料进厂后进行精细配棉。每个配棉8个批次,每个批次马值差异控制在0.5以内,黄度值差异控制在0.2以内,每次接批比例控制在5%以内,配棉接批的时候采用同产地、原棉各项物理指标接近,以确保每组配棉质量指标稳定,对原棉产地距离大,外观色泽有差异的南北疆原棉,必须要稳定接批比例,配棉接批必须保证同产地接批,同产地接批比例控制在25%以内,同一组配棉使用时间最好控制在3天以上,一个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一个粗纱在细纱使用的周期,质量稳定,生产效率提高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纱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
背景技术
配棉工作是纺纱工艺的最前期工作,它是根据纺纱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多种原棉搭配使用,充分发挥不同原棉的特点,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降低成本的作用。
传统的针织纱生产配棉都采用圈原料配棉,即需要6-8批,大约250-350吨的原料一次性配好。这种配棉方法,优点是质量稳定,但是生产效率低,用工多,占用的管装容器多,关键是占压资金多,需要一次性把原料采购到位。
针织纱布面横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配棉黄度值、马值波动大,一旦出现这种问题,下游客户会要求索赔或退货,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传统的做法是,一次性选配好原料生产,生产完这批原料后从前到后全部了机,这样做生产效率低,了机后剩余的各类可回用下脚料无法按比例稳定使用,导致用棉量增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以解决生产效率低,用工多,占用的管装容器多和压资金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1:在选用原料时就做大配棉,对原棉产地、加工厂、原棉性能进行选择,根据配棉需要安排各批次进厂时间;
步骤2:原料进厂后进行精细配棉;
步骤3:每个配棉8个批次,每个批次马值差异控制在0.5以内,黄度值差异控制在0.2以内;配棉接批的时候采用同产地、原棉各项物理指标接近,以确保每组配棉质量指标稳定;
步骤4:对原棉产地距离大,外观色泽有差异的南北疆原棉,必须要稳定接批比例;
步骤5:配棉接批必须保证同产地接批,同产地接批比例控制在25%以内,同一组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3天以上;
步骤6:一个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一个粗纱在细纱使用的周期。
所述步骤6中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A:配棉接批与成品筒纱换批号相结合;
B:根据配棉马值的变化和原棉、末并条回潮率变化对末并条的定量进行微调,保证成品纱支数稳定,管纱CVB在2.7%以内;
C:接批质量变化控制:马值、长度、比强0.5以内、黄度值控制在0.25以内;
D:成品纱换批号时每5天为一个周期,计算黄度值差异,当黄度值差异在0.2时就需要换批号;当马值差异在0.2左右时也需要换批号,这二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就必须要换批号;
E:在管理上切实做到先做的先用,控制好各工序的储备量;质量检测:筒纱在紫光灯下逐个检验。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每次接批比例控制在5%以内。
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在配棉时马值和黄度值差异不能同时调整,以免出现隐形的横档疵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吉沙齐鲁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未经英吉沙齐鲁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21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