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阀钢棒磨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6946.2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6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付;魏伟;陆吕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申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04 | 分类号: | B24B5/04;B24B41/00;B24B41/06;B24B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田方正 |
地址: | 2257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阀 磨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阀钢棒磨削装置,涉及磨削装置技术领域。该一种气阀钢棒磨削装置,包括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底座,底座的上前侧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立柱,立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柱左右设置,左侧的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右侧的立柱的下端贴合底座,两个立柱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柱,两个夹柱相背离的那一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调剂杆一,调剂杆一远离夹柱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调剂杆二,调剂杆二远离调剂杆一的那一端头呈现圆滑状,两个夹柱相接近的那一面中部开设有内槽一,该一种气阀钢棒磨削装置通过气阀钢棒的两端夹持,从而使得气阀钢棒在进行磨削的时候受力更加的稳定,提高气阀钢棒磨削时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阀钢棒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气阀钢是指适合于制造各种阀门用的钢种,也称气阀钢。是用于制造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进、排气阀的必用材料,也是整个发动机中的关键材料。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气阀钢棒磨削装置,其夹持机构大都采用一端夹持,另一端磨削的形式,但是对于气阀钢棒来说,气阀钢板的一般规格其长度较长,使用夹持装置将气阀钢棒的一端进行夹持之后,处于外侧的气阀钢棒长度过长,导致在磨削的过程中端头受力容易造成夹持不稳的现象,还存在一部分装置将气阀钢板的半截均插入装置中进行稳定夹持,但是一根气阀钢棒便需要进行两次夹持和磨削,导致的装置的使用十分的不方便,因此亟需一种气阀钢棒磨削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阀钢棒磨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阀钢棒磨削装置,包括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前侧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立柱左右设置,左侧的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右侧的所述立柱的下端贴合底座,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柱,两个所述夹柱相背离的那一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调剂杆一,所述调剂杆一远离夹柱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调剂杆二,所述调剂杆二远离调剂杆一的那一端头呈现圆滑状;两个所述夹柱相接近的那一面中部开设有内槽一,两个所述内槽一相远离的那一端的上下内壁均开设有内槽二,两个所述内槽一相远离的那一面中部嵌入固定连接有感应器,两个所述内槽一相远离的那一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远离内槽一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内柱,所述内柱对应插入内槽二中且与内槽二适配,两个所述电机一相接近的那一面中部均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抓夹,所述抓夹与内槽一适配;所述夹持机构的前方设置有移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后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下滑板,所述下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收集箱的前内壁下端,所述下滑板的表面等距均匀的贯穿开设有漏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共同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后上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呈现弧板型且中部后凹,所述引导板由两块相互嵌套的弧板活动连接而成,所述引导板与电动伸缩杆的左段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的左右端面均对应接触立柱。
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左段后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开关柱,所述开关柱呈现L型,所述开关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开关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后上方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底座,所述电机二的上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杆一,所述杆一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一,所述杆一的上端外侧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套一,所述套一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杆二,所述杆二呈现L型,所述杆二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二,所述套二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杆三,所述杆三呈现L型,所述杆三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二,所述锥形齿轮二与锥形齿轮一啮合,所述杆三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前后均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下端连通有气夹,所述气夹材质包括硅胶材质,所述气夹的内部中空,所述气夹的外侧壁呈现棱柱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申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申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6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