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波烧结的铝电容器阳极箔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7934.1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4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史瑞科;白光珠;田宁;王立强;潘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45 | 分类号: | H01G9/045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小燕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经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波 烧结 电容器 阳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波烧结的铝电容器阳极箔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将纳米铝粉分散于乙二醇中并加入三聚磷酸钠溶液超声分散,干燥得到表面处理后的纳米铝粉;二、将表面处理后的纳米铝粉与分散剂、粘结剂、成膜剂混匀得到铝浆;三、将铝浆涂覆于铝箔基体上并烘干、固化;四、微波烧结得到烧结箔;五、烧结箔煮沸后烘干;六、磷酸二氢铵溶液中浸泡;七、化成处理得到铝电容器阳极箔。本发明采用微波烧结法,在低温快速的条件下完成烧结过程,避免了铝粉在长时间、高温烧结过程中的晶粒异常长大现象,促进了烧结箔中铝粉的分布均匀,保证了烧结箔的孔隙率,进而提高了铝电容器阳极箔的电容量和抗折弯性能,满足了中高压环境使用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电解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波烧结的铝电容器阳极箔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器作为一类电子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等家用电器、以及电源、混合动力装置等领域。传统的铝电容器阳极箔采用刻蚀工艺来获得高的比容性能,随后市场上出现了一部分将铝粉烧结在阳极箔基体上的烧结箔。经研究表明,烧结箔制备过程中的烧结时间长达10多小时甚至20小时以上,并在该过程中,电炉需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温环境。在传统的长时间、高温烧结工艺下,不仅耗能高,而且烧结箔中铝粉颗粒极易长大,导致铝粉之间相互连通的空隙被堵塞,孔隙率下降,制备出的阳极箔电容降低;与此同时,烧结箔在后续的化成处理工艺中,相互接触的铝粉颗粒在表面生长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氧化膜生长不均匀,样品容易出现局部“变脆”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体的抗折弯性能,影响后续的制备电容器工艺。公开号为CN112024892A与CN112045190A的专利分别公开了闪烧法制备工艺以及SPS烧结工艺,但闪烧法需要施加一直流辅助电场才能发生闪烧现象,对于SPS而言往往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作用才能实现材料自身的致密化过程,两者在工业化的铝箔成卷烧结过程中较难应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对铝电容器烧结箔的低温烧结工艺进行研究,以便于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微波烧结的铝电容器阳极箔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微波烧结法制备铝电容器阳极箔,在低温快速的条件下完成烧结过程,避免了铝粉在长时间、高温烧结过程中的晶粒异常长大现象,促进了烧结箔中铝粉的分布均匀,同时保证了烧结箔的孔隙率,进而提高了铝电容器阳极箔的电容量和抗折弯性能,解决了传统烧结过程中铝粉颗粒长大导致阳极箔电容降低的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微波烧结的铝电容器阳极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纳米铝粉分散于乙二醇中并加入三聚磷酸钠溶液,然后在超声波频率15kHz~30kHz下超声分散10min~20min,再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80℃下干燥,得到表面处理后的纳米铝粉;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表面处理后的纳米铝粉与分散剂、粘结剂、成膜剂混合均匀,得到铝浆;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铝浆涂覆于铝箔基体上,然后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烘干和固化;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经固化后的铝箔放入微波烧结炉中,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微波烧结,再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烧结箔;所述微波烧结的温度为300℃~520℃,升温时间为10min~20min,保温时间为15min~30min;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烧结箔放置于去离子水中煮沸8min~15min,然后烘干;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经烘干后的烧结箔放置于磷酸二氢铵溶液中浸泡15min~30min;
步骤七、将步骤六中经浸泡后的烧结箔进行化成处理,得到铝电容器阳极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79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