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警阈值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8263.0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1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向希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11/32;G06F16/215;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梁韬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 阈值 确定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报警阈值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信息安全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到待设置指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多个数据,即历史数据时,按照数值大小将历史数据排序;将排序后的历史数据划分为至少三段等长的数据段,得到排序后的历史数据对应的等分点;将数值最小的等分点和数值最大的等分点作为所述待设置指标的报警阈值。基于此,本发明使得报警阈值的设置无需由工作人员手动设置,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避免了人工设置的不稳定性,并且,因报警阈值是基于历史数据而确定,故能客观反映不同业务场景下指标的变化规律,具备较高的可信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警阈值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预警功能是各类系统监控的基础,是系统监控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大多数系统监控设计中,预警功能常通过静态阈值实现,也即,当指标的实时值超过预设阈值时执行告警。
但是,随着业务场景的丰富化和独立化,同一个静态阈值难以适用至多类业务场景,进而需开发人员需手动设置每种业务场景的静态阈值,十分繁琐。并且,人工设置的阈值极度依赖于开发人员的个人认知,难以保证预警功能是否能满足客观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报警阈值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开发人员需手动设置阈值十分繁琐,且难以保证需求是否能被满足的现状。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报警阈值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待设置指标的历史数据;
按数值大小将所述历史数据排序;
将排序后的历史数据划分为至少三段等长的数据段,得到所述排序后的历史数据对应的等分点;
将数值最小的所述等分点和数值最大的所述等分点作为所述待设置指标的报警阈值。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方式中,所述将排序后的历史数据划分为至少三段等长的数据段,得到所述排序后的历史数据对应的等分点,包括:
将排序后的历史数据划分为四段等长的数据段,得到第一至第三等分点;
所述将数值最小的所述等分点和数值最大的所述等分点作为所述待设置指标的报警阈值,包括:
将第一等分点和第三等分点作为所述待设置指标的报警阈值。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方式中,所述第一等分点小于所述第三等分点;
所述将第一等分点和第三等分点作为所述待设置指标的报警阈值,包括:
基于预设算式集,利用第一等分点和第三等分点计算所述待设置指标的第一报警阈值和第二报警阈值;
所述预设算式集包括:
W1=Q1-1.5(|Q3-Q1|)
W2=Q3+1.5(|Q3-Q1|)
其中,W1表示第一报警阈值,W2表示第二报警阈值,Q1表示第一等分点,Q3表示第三等分点。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方式中,所述获取待设置指标的历史数据,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间隔,获取待设置指标的在预设时长内的历史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8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韭菜腌制食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锁结构和司机室的边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