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干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53529.0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3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左浩瀚;王丽谦;颜亮;崔海伟;袁志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邱成杰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包括集热单元以及干化单元,所述集热单元具有气体通道,并能够使所述气体通道内的空气吸收热量并升高温度,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集热棚的外沿处的进风口,所述气体通道还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干化单元包括具有干化空间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干化空间内搬运组件,所述干化空间连通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出风口,以使得气体能够经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气体通道,并驱动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气体进入所述干化空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对电力或热源依赖度较高,难以在边远地区建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的污水处理量和污泥产量逐年增加,随着环保政策的逐步收紧,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均需要妥善处理,污泥干化是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手段。
目前,国内污泥干化工程所应用的干化工艺类型主要有:低温带式、卧式圆(转)盘式、高温带式、流化床式、薄层式、桨叶式等。但是上述干化设备均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即使采用能量回收技术,其干化过程仍对能源供应有较高的依赖度。但是污泥干化过程中难以避免产生一定的粉尘、尾气,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污泥干化通常需远离城市中心等人员密集地区进行建设,但是这样的建设位置又导致能源供应变得更加困难,特别是电价昂贵、缺少热源的边远地区难以在经济性上取得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对电力或热源依赖度较高,难以在边远地区建设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包括集热单元以及干化单元,所述集热单元包括集热棚,所述集热棚的顶部设置有透光层,所述集热棚的底部设置有太阳能吸收层,所述透光层与所述太阳能吸收层之间设置有气体通道,以使得所述气体通道内的空气能够吸收热量并升高温度,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集热棚的外沿处的进风口,所述气体通道还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干化单元包括具有干化空间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干化空间内搬运组件,所述搬运组件能够沿所述干化空间的延伸方向搬运污泥,所述干化空间连通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出风口,以使得气体能够经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气体通道,并驱动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气体进入所述干化空间。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太阳能吸收层底部还设置有蓄热层。
可选地,所述集热棚设置于房屋的顶部,所述房屋与所述集热棚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可选地,所述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延伸通道,所述延伸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延伸通道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房屋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延伸通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口端的空气过滤件。
可选地,外壳从所述出风口向上倾斜延伸,与水平面形成角度为65°-90°。
可选地,所述外壳是狭长结构,并且能够设置于山体的斜坡上,所述集热棚能够设置于所述山体的山脚向阳面处。
可选地,所述干化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搬运组件的起始端的污泥成型组件,所述污泥成型组件包括物料仓以及与所述物料仓相连通的成型机,所述成型机能够将物料仓输送的物料成型为设定的形状并输出。
可选地,所述物料仓与污泥输送组件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搬运组件包括传送带以及驱动所述传送带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搬运组件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的承托挡板。
可选地,所述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搬运组件的末端相连的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与所述搬运组件末端相连的物料滑道以及设置于所述物料滑道末端的收集料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35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率器件过流保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光热折变玻璃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