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仿真的通用芯片验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58184.8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4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沐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6F13/40;G06F1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丁慧玲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仿真 通用 芯片 验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仿真的通用芯片验证装置,应用于芯片验证的仿真过程,包括验证IP,所述验证IP包括系统序列发生器、配置模块、第一序列发生器、第二序列发生器、第一序列驱动模块、第二序列驱动模块、M个标准总线协议模块{IF1,IF2,…IFM}和非标准总线协议模块,其中,IFm为第m个标准总线协议模块;所述装置通过M个标准总线协议模块和非标准总线协议模块中的其中一个接口与待测设计连接。本发明提高了芯片验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片验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仿真的通用芯片验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芯片验证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验证IP(Verification IntellectualProperty,简称VIP)来代替与待测设计(Design Under Test ,简称DUT)相连的模块,通过验证IP与DUT进行交互,来对DUT进行验证。待测设计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协议与模块互联,每一种协议均对应一种类型的验证IP。待测设计与模块互联可以通过标准总线协议互联,标准总线协议包括AMBA (Arm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ure)、PCI-Express(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等总线协议。还可以通过多种自定义的非标准总线协议互联。现有技术中存在标准总线协议对应的验证IP,但非标准总线协议对应的验证IP需要针对每一种非标准总线协议逐一设计,随着芯片设计规模越来越大,涉及到的非标准总线协议总线也越来越多,如果为每一非标准总线协议逐个设置一种验证IP,验证工作量巨大,验证效率低。此外,每一标准总线协议和非标准总线协议的总线均分别设置对应的验证IP,设计复杂,且一旦出现设计更改,也需要逐一更改对应的验证IP,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导致验证效率低,准确性也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仿真的通用芯片验证装置,提高了芯片验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仿真的通用芯片验证装置,应用于芯片验证的仿真过程,包括验证IP,所述验证IP 包括系统序列发生器、配置模块、第一序列发生器、第二序列发生器、第一序列驱动模块、第二序列驱动模块、M个标准总线协议模块{IF1,IF2,…IFM}和非标准总线协议模块,其中,IFm为第m个标准总线协议模块,m的取值范围为1到M;所述装置通过M个标准总线协议模块和非标准总线协议模块中的其中一个接口与待测设计连接。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激励序列项和协议的映射关系。
所述系统序列发生器用于获取激励序列项并通过所述配置模块确定所述激励序列项所对应的协议,若为标准总线协议,则将所述激励序列项发送给所述第一序列发生器,若为非标准总线协议,则将所述激励序列项发送给所述第二序列发生器。
所述第一序列发生器用于将标准总线协议激励序列项发送给第一序列驱动模块。
所述第二序列发生器用于将非标准总线协议激励序列项发送给第二序列驱动模块。
所述第一序列驱动模块用于缓存标准总线协议激励序列项,并按照标准总线协议激励序列项所对应的协议,将标准总线协议激励序列项分发给对应的标准总线协议模块。
所述第二序列驱动模块用于缓存非标准总线协议激励序列项,并将非标准总线协议激励序列项拼接成向量,发送给非标准总线协议模块,所述向量为变长向量,向量长度与对应的非标准总线协议相关。
所述标准总线协议模块用于将对应的标准总线协议的激励序列项发送给所述待测设计。
所述非标准总线协议模块用于将对应的非标准总线协议的激励序列项发送给所述待测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沐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沐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8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