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大震作用下连梁强剪弱弯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6679.5 | 申请日: | 202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1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林超伟;吴昀泽;高义奇;刘红星;方飞虎;王紫旻;沈忠伟;王富强;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柏涛蓝森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双瑞晨;徐凯凯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震 作用 下连梁强剪弱弯 实现 方法 | ||
1.一种中大震作用下连梁强剪弱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设计程序得到连梁构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连梁截面实配纵筋对应的弯矩屈服值、截面实配钢筋的剪力屈服值;
将所述剪力设计值扣除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剪力得到仅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值;
将所述剪力屈服值扣除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剪力得到仅水平作用下的剪力屈服值;
仅水平荷载作用下,将所述剪力值除以所述剪力屈服值得到截面的抗剪利用率;
将所述弯矩设计值除以弯矩屈服值得到截面的抗弯利用率;
当连梁截面的抗剪利用率小于或等于连梁截面的抗弯利用率时,则输出连梁截面满足强剪弱弯设计要求的结果;若抗剪利用率小于或等于1时,则进一步输出连梁截面满足抗剪不屈服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梁强剪弱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利用率为:
其中,为所述连梁截面的抗剪利用率,V表示的是所述连梁的梁端剪力设计值,VGb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所述连梁的截面剪力,为所述连梁截面的剪力屈服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梁强剪弱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利用率为:
其中,Ml为所述连梁的左截面弯矩值,Mr为所述连梁的右截面弯矩值;所述弯矩屈服值包括左截面弯矩屈服值及右截面弯矩屈服值,为所述连梁实配钢筋的左截面弯矩屈服值,为所述连梁实配钢筋的右截面弯矩屈服值,δM为抗弯利用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梁强剪弱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仅水平载荷作用下,连梁剪力数值与截面两端弯矩之和成线性关系,具体为:
其中,ln为连梁的净跨,为连梁截面实配纵筋的弯矩屈服值对应截面的需求抗剪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梁强剪弱弯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截面能力得到所述连梁截面的抗剪利用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梁强剪弱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截面的抗弯利用率可以算出所述连梁截面的抗剪利用率的需求值,具体为:
所述抗剪利用率的需求值为:
所述抗剪利用率的需求值为:
其中,为所述连梁截面抗剪利用率的需求值,δM为抗弯利用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梁强剪弱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采用上下对称配筋,当所述连梁的左截面弯矩值等于所述连梁的右截面弯矩值,所述连梁实配钢筋的左截面弯矩屈服值等于所述连梁实配钢筋的右截面弯矩屈服值时,所述抗弯利用率可以简化为:
8.一种连梁强剪弱弯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来获取连梁截面的梁端实配钢筋的弯矩屈服值,连梁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连梁净跨;
预设模块,通过调整连梁截面的抗剪箍筋、斜筋、钢板或型钢得到预设所述连梁截面的实际抗剪屈服值;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得到所述连梁截面的抗剪利用率及抗弯利用率;
判断模块,当所述连梁截面的抗剪利用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梁截面的抗弯利用率时,则输出所述连梁截面满足强剪弱弯设计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进一步判断:当连梁截面的抗剪利用率大于连梁截面的抗弯利用率时,需按抗剪利用率不大于抗弯利用率的要求重新设计连梁,必要时需要增设型钢或钢板,确定截面新的抗剪屈服值并重新校验,不断迭代,使其满足;若所述抗剪利用率小于或等于1,进一步表明连梁处于抗剪不屈服状态。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柏涛蓝森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柏涛蓝森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66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