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移动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道路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0970.X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4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杜大宝;张飞;贾宏远;王金龙;黄德索;高岩;吴祥旭;王子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3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黄海丽 |
地址: | 241003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线圈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道路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可移动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道路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若干组充电电缆,每组充电电缆间隔设定距离悬挂在电动汽车行驶道路的上方;每组充电电缆围绕成一个封闭式回路;每一组充电电缆上均设有若干个可移动充电模块;所述可移动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每个封闭式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出发段、充电段和回收段;所述出发段,用于可移动充电模块离开储存区;所述充电段与电动汽车行驶道路平行设置,所述充电段用于实现可移动充电模块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进行充电;所述回收段,用于对充电结束的无线充电模块进行回收,并将可移动充电模块移动回储存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可移动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道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到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猛增,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购买和驾驶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势必更加普及。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短板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续航问题上,但一直无法有效的解决。
目前各大生产商采取的应对措施多为两种,一增加电池容量,提升单次充电后汽车的续航,二提高充电速度,更短的时间内充满汽车的电池,三更换电池,快速换装充满的电池。这几种方式都需要消耗一定时间进行充电,节假日期间,高速服务区的充电区排满了长龙,在长途旅行中,电动车把用户抛在路上的可能性太大,因此一种可以在行驶过程中进行持续充电的方法,将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无线充电系统不需要充电接口,不需要人工干预,不占用地面空间,能够实现静止状态和行进状态充电,因而其相对于有线充电方式,具有便捷性高,运行安全,充电智能。
由于国内外对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由于效率不够高,电能传输距离不够远等问题限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得不到全面的推广。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不足。现有技术主要缺点如下: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研究仍处在理想化状态,采用了整条道路铺设无线充电线圈的模式,一是成本高昂,二是存在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强干扰,使用场景有限。
现有的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提出可采用凸起式路面缩短无线充电路面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间间距,但采用凸起式路面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更极大的影响了行车安全。
现有的电动车无线充电方法多是将线圈埋于地下,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打开路面再重新铺装,这会提高后期维护成本。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在发射端采用圆形线圈沿行车方向铺设,不能有效的在行进过程中充电,时常出现断连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可移动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道路系统及方法;利用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载充电接收模块共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边走边充电”。利用基于可移动线圈的技术实现无线充电,通过对无线充电道路系统的改进,提高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可移动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道路系统;
基于可移动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道路系统,包括:
若干组充电电缆,每组充电电缆间隔设定距离悬挂在电动汽车行驶道路的上方;每组充电电缆围绕成一个封闭式回路;每一组充电电缆上均设有若干个可移动充电模块;所述可移动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09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磨光机
- 下一篇:一种布料染色用多功能活性底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