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3336.1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0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冯强;郭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就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山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38 | 代理人: | 周玲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湿 系统 温湿度 自动控制 方法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首先将加湿罐内部存储的去离子水经过水泵泵入至加热器和冷却板换的内部,随后根据所需气体的露点温度以及相对湿度推算相应的去离子水水温,然后通过加热器和冷却板换的联合调节并稳定水温。本发明通过三通阀可以将所需气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干气进入加湿罐中的干气加热板换进行加热,形成过热气体,而另一路干气经过散气器的气体一路经过鼓泡、除沫、雾化、加湿和去液,成为饱和增湿气体,随后两组气体进入至混合器内部进行气体混合,而输送的两路气体二者流量比例可根据测试所需气体的相对湿度推算而得,随后快速分流二路流量,干湿气混合可快速调节气体所需相对湿度和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由于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另外,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故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极少,使用寿命长。
在燃料电池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在相对温度和湿度的气体环境中进行检测,而现有设备中气体大多利用喷头喷出的水雾进行水热交换,引进了燃料电池冷凝水加热技术,让冷凝水通过多孔换热板对气体进行升温,并在气体出口增加了电加热装置再次对气体加热控温,这种燃料电池检测气体的产生方法无法满足燃料电池运行工况需求,而且气温湿度控制精度相对较差,温度调节相对较慢,并且在燃料电池增湿测试的过程中容易含有大量的液态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首先将加湿罐内部存储的去离子水经过水泵泵入至加热器和冷却板换的内部,随后根据所需气体的露点温度以及相对湿度推算相应的去离子水水温,然后通过加热器和冷却板换的联合调节并稳定水温;
A2:通过加热器和冷却板换调节完成后的去离子水通过分水阀分流至流量第五输水管和第六输水管内部,随后通过第五输水管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加湿罐的内部,而通过第六输水管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雾化喷头的内部形成微小液滴,并经过高温气化对气体进行增湿;
A3:测试所需的气体流量由质量流量控制器进行控制输送,并通过三通阀对输送气体进行分流为两路,而在三通阀对气体进行输送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密封机构进行运动,从而便可以对经过第一出气空腔和第二出气空腔输送分流的两组气体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在密封机构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调节机构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这样的移动方式可以通过调节机构的一端对三通阀的进气空腔进行气体流量控制,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密封机构和调节机构同时进行流量控制,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气体的流量流速;
A4:其中一路气体通过第二输气管输送至加湿罐中的散气器内部,经过散气器的气体经过鼓泡、除沫、雾化、加湿和去液,成为饱和增湿气体,随后经过加湿罐顶部的分水器和第四输气管输送至混合器的内部,另一路气体通过第三输气管输送至加湿罐中的干气加热板换内部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五输气管输送至混合器的内部进行混合,由第四输气管和第五输气管输送的两组气体经过混合器混合,而两组气体的流量比例可根据测试所需气体的相对湿度推算而得,快速分流二路流量,干湿气混合可快速调节气体所需相对湿度和温度;
A5:经过混合器混合后的气体则通过第六输气管和气体输送管进行气体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就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就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3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