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81100.2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3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吕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强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兴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2 | 代理人: | 丁骞 |
地址: | 21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相内 循环 反应器 | ||
本发明涉及厌氧反应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技术问题:第二集气管出口在第一集气管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造成冲击力低的情况,进入反应器的污水可生化低,会导致沼气的生成量降低,从而影响回流管的流量。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有反应器本体、第一集气管和第二集气管,反应器本体内设置有调节组件。本发明通过气液分离区内第二集气管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出口的上方,替代原有的第二集气管出口在第一集气管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避免了冲击力低的情况,实现更好的气液分离效果,通过调节组件增大了回流混合液排出的压力,以实现在回流量少时也能对混合区内的污水和污泥颗粒进行冲击,形成更好的混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厌氧反应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上一些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是必要的处理工艺,其中厌氧微生物处理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除了能耗低的优点,还能产生可燃烧的沼气,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设备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其中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被认为是目前综合能力最好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不使用外界动力,利用沼气产生的能量推动反应器内的流体进行流动,以实现内循环的效果。
目前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存在以下问题:
一、第二集气管出口在第一集气管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造成冲击力低的情况;二、混合区未对进入的污水与回流管返回的泥水进行分散混合处理,造成混合区混合效果不佳;三、进入反应器的污水可生化低,会导致沼气的生成量降低,从而影响回流管的流量,无法保证底部污泥完全处于流化状态,影响固液传质效率;四、气液分离区中的污泥形成堆积,或上升沼气所携带泥水的含泥量高,均会造成回流管堵塞,影响混合液的回流量,五、气液分离区的沼气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目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未对生产的沼气进行除湿预处理。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我们研发了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第二集气管出口在第一集气管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造成冲击力低的情况,混合区未对进入的污水与回流管返回的泥水进行分散混合处理,进入反应器的污水可生化低,会导致沼气的生成量降低,从而影响回流管的流量,气液分离区中的污泥会造成回流管堵塞,气液分离区的沼气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未对生产的沼气进行除湿预处理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有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部由下至上分为混合区,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五个区域,且反应器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口,反应器本体设置有进水管,反应器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三相分离器,第二三相分离器,排水管和隔离盘,第一三相分离器和隔离盘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初次分离沼气的第一集气管,反应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收集二次分离沼气的第二集气管,第二集气管的一端与第二三相分离器连接,第二集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区连通,气液分离区内第二集气管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的上方,反应器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污泥分散处理的污泥罩,污泥罩上固接有将混合区与气液分离区连通的回流管,回流管用于气液分离区内泥水的回流,混合区内设置有辅助颗粒污泥和废水接触的混合组件,混合组件上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和混合组件配合用于低沼气生成的混合区混合程度的增强。
优选地,隔离盘远离污泥罩的一侧设置为凹球面,辅助气液分离区内泥水的回流。
优选地,混合组件包括有第一布水器,第一布水器固接在反应器本体内并与进水管连通,第一布水器内周向设置有与周向平面倾斜的通孔,,第一布水器上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固接有与第一布水器安装方向相反的第二布水器,第二布水器的结构设置为上下串联,且第二布水器内通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布水器内通孔的倾斜角度相反,连接管内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将连接管隔断,混合组件的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配合,用于混合区内污泥颗粒与污水混合程度的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强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强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1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