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1433.5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20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周瑞龙;王乐;朱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D02G3/04;D02G3/36;D02G3/44;A61B5/00;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纱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智能纱线,具有皮芯结构,包括芯纱和皮层纤维,其特征在于,智能纱线沿长度方向分为两段以上,任意相邻两段中,一段上的皮层纤维为对生化品A有可视化检测效果的纤维,另一段上的皮层纤维为对生化品B有可视化检测效果的纤维,生化品A与生化品B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纱线,其特征在于,皮层纤维包括疏水聚合物基材以及分散在其中的荧光检测材料;对生化品A有可视化检测效果的纤维中的荧光检测材料为对生化品A具有荧光检测能力的检测材料,对生化品B有可视化检测效果的纤维中的荧光检测材料为对生化品B具有荧光检测能力的检测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纱线,其特征在于,疏水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PS或聚已内酯PCL;皮层纤维中荧光检测材料的含量为5~1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纱线,其特征在于,智能纱线的直径为0.1~0.4mm,芯纱的直径为0.05~0.10mm,皮层纤维的直径为0.05~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纱线,其特征在于,芯纱为可传导生理信号和无线信号的导电纱线。
6.一种智能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皮层纤维通过共轭静电纺丝工艺包缠到芯纱的表面,并在芯纱的不同长度段包缠不同的皮层纤维,即得智能纱线;
芯纱沿长度方向分为两段以上,在芯纱的不同长度段包缠不同的皮层纤维是指:在芯纱的任意相邻两长度段的一段上包缠对生化品A有可视化检测效果的纤维,另一段上包缠对生化品B有可视化检测效果的纤维,生化品A与生化品B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芯纱的不同长度段包缠不同的皮层纤维是通过在共轭静电纺丝过程中更换不同的纺丝原液实现的;
纺丝原液包括疏水聚合物、荧光检测材料和溶剂;
当包缠对生化品A有可视化检测效果的纤维时,采用的纺丝原液中的荧光检测材料为对生化品A具有荧光检测能力的检测材料;当包缠对生化品B有可视化检测效果的纤维时,采用的纺丝原液中的荧光检测材料为对生化品B具有荧光检测能力的检测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疏水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PS或聚已内酯PCL;
纺丝原液中,荧光检测材料与疏水聚合物的质量比是5~10:95~90,疏水聚合物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15:90~8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芯纱为可传导生理信号和无线信号的导电纱线。
10.一种生化品可视化传感-生理信号实时监测传感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智能纱线、织物、NFC传感芯片、生理信号传感器和激励终端;智能纱线通过刺绣或编织工艺以NFC天线形状植入织物后与NFC传感芯片和生理信号传感器连接,智能纱线与激励终端通过电感耦合将能量传递给NFC传感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14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