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真空冶炼板坯氮含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3532.7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9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文敏;刘向东;梁锋;张俊;姚前光;杨华;向浪涛;郝苏;刘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5 | 分类号: | C21C5/35;C21C7/00;C21C7/06;B22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李弱萱 |
地址: | 4012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冶炼 板坯氮 含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铁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真空冶炼板坯氮含量控制方法,采用转炉炼钢、LF炉精炼、连铸的工艺路线,根据转炉吹氧时间控制合适的转炉底吹氮氩切换时机,出钢过程脱氧合金化工艺采用先弱后强的顺序,出钢过程圆流出钢,不散流,出钢时间≤6分钟,LF精炼过程微正压操作,LF采用埋弧操作,升温次数≤2次,连铸过程保护浇铸。本发明采用转炉炼钢、LF炉精炼、连铸的工艺路线,通过转炉冶炼过程全流程氮控制,相比现有工艺而言不需要进行真空冶炼,降低了钢中氮含量,到达氮含量≤45ppm,缩短了生产工艺,提升效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真空冶炼板坯氮含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通常氮是一种有害元素,它会使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同时氮还会与钢中的钛、铝等元素形成氮化物夹杂,引起钢的表面质量恶化,降低成材率。随着板坯热装热送的发展,钢中氮含量是影响热装热送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要求控制在50ppm以下,如何将钢中氮含量控制得更低,提高热装热送率,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亟需一种板坯氮含量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板坯氮含量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非真空冶炼板坯氮含量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真空冶炼板坯氮含量控制方法,采用转炉炼钢、LF炉精炼、连铸的工艺路线,其中:
转炉炼钢工艺:将铁水进行转炉炼钢,在转炉吹炼过程适时进行复吹底吹氮氩切换,根据转炉碳氧反应强度,复吹转炉底吹氮氩切换时间控制碳氧反应由强变弱的转折点,即转炉吹氧时间的1/2~2/3之间;
转炉出钢,出钢过程合金加入顺序为先加脱氧能力弱的合金,再加脱氧能力强的合金,具体的加入顺序为先加入锰铁合金,再依次加入硅铁合金、台铝;转炉出钢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出钢过程圆流出钢,不散流,减少钢水与空气的接触;
LF炉精炼工艺:将钢水进行LF炉精炼,LF炉精炼过程采用微正压操作,防止空气进入炉内,采用埋弧加热,减少精炼过程钢水与空气的接触,降低精炼过程的增氮量;严格控制LF炉精炼过程升温次数,升温次数按≤2次控制,控制所述精炼钢水中氮含量≤35ppm;
连铸工艺:钢水进行连铸,连铸拉速为0.85m/min~1.0m/min,连铸过程全程采用保护浇铸,控制钢水氮含量≤45ppm。
进一步,在连铸过程,钢包采用长水口保护浇铸,中包加覆盖剂,中包和结晶器之间采用保护浇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转炉炼钢、LF炉精炼、连铸的工艺路线,通过转炉冶炼过程全流程氮控制,相比现有工艺而言不需要进行真空冶炼,降低了钢中氮含量,到达氮含量≤45ppm,缩短了生产工艺,提升效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对转炉炼钢、LF精炼和RH精炼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了板坯钢水氮含量高造成的下线堆冷的难题,进而提高热送热装率。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一种非真空冶炼板坯氮含量控制方法,采用转炉炼钢、LF炉精炼、连铸的工艺路线,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3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