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0283.4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4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凡;张华;陈倩;管咏梅;陈钰;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董梦华 |
地址: | 330004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脾虚证 腹泻 型肠易激 综合征 大鼠 模型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动物模型构建技术领域。本发明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对适应性喂养的造模大鼠控制饮食,并灌胃大黄水煎液,待大鼠出现脾虚症状后进行判定;选择判定为脾虚状态的造模大鼠,联合束缚应激,进行腹壁撤退实验评分、Bristol大便评分,验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成功建立。本发明模型建立方法费用低、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并能减轻或避免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对大鼠造成的直肠刺激和机体其它系统的损伤,能有效模拟IBS患者长期应激、慢性病程的特点。本发明利用复合干扰因素建立动物模型,进一步明确致病机制,为中医辨证及中药方剂干预IBS‑D的作用机制探索提供了模型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反复腹痛和排便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未定型(IBS-U)。近十几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环境等的改变,IBS的患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IBS较难通过自身的调节痊愈,因而给世界各地的卫生保健系统造成重大负担。流行病学显示,欧美国家IBS发病率为4.4%~4.8%;在美国,IBS导致的直接医疗成本高达15~100亿美元/年;在中国,IBS的发病率高达1.4%~11.5%,且腹泻型多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中医将其归于“泄泻”范畴,脾虚证(spleen-deficiency syndrome,SDS)是其常见证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溏泻,腹痛隐隐。中医认为,脾虚泄泻的病机为脾胃功能减弱,脾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布散全身,糟粕不能下达,遂成泄泻。一部分患者可由先天不足导致,但更多的是源于后天失养,其病因多种多样,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IBS-D的发病机制复杂,诱发因素个体化、多样化,潜在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有IBS-D的动物模型大多仅从某一种发病机制着手,与临床长期应激慢性病程的特征存在一定差别。如CN110178794A公开了一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复合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其为单一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且其中的结直肠刺激易损伤肠道,不能体现肠易激综合征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特点。且目前尚未检索到IBS-D中西医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模型评价方法。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SDS+IBS-D)拥有与临床相似的长期应激、慢性病程、无器质性改变的特点,了解SDS+IBS-D动物模型的特点,为建立更好的药物研究和开发模型提供参考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本发明方法采用饮食失节、化学刺激联合束缚应激建立脾虚证IBS-D大鼠动物模型,本发明大鼠模型构建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重现性好,并能减轻或避免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对大鼠造成的直肠刺激和机体其它系统的损伤,能有效模拟IBS患者长期应激、慢性病程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脾虚证模型的构建:对适应性喂养的造模大鼠控制饮食,并灌胃大黄水煎液,持续2周,待大鼠出现脾虚症状后进行判定;
2)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SDS+IBS-D)模型的构建:选择经步骤1)判定为脾虚状态的造模大鼠,联合束缚应激2h/d,持续4周,进行腹壁撤退实验评分、Bristol大便评分,验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成功建立。
进一步地,步骤1)中控制饮食的方式为饱食一天、禁食一天,自由饮水。
进一步地,步骤1)中大黄水煎液的浓度为1g/mL;每日灌胃一次,灌胃量0.02mL/g。
进一步地,步骤1)脾虚证的判定依据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未经江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02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妆瓶体裂纹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蓝藻水华对鱼类危害的量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