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藻水华对鱼类危害的量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0290.4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9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支国强;何佳;杨艳;张威振;洪昌海;吴雪;邵智;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胜佰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26 | 代理人: | 陈桂兰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藻 鱼类 危害 量化 方法 | ||
1.一种蓝藻水华对鱼类危害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设计实验研究蓝藻及蓝藻腐解液对鱼的急性毒性,计算得出暴露新鲜蓝藻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以及暴露蓝藻腐解液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
b、根据a得出的暴露新鲜蓝藻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以及暴露蓝藻腐解液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选出适合的幼鱼,用于探究幼鱼在蓝藻水华及蓝藻腐解液胁迫下的氧化应激响应,计算出蓝藻、蓝藻腐解液胁迫下幼苗氧化应激指标之间的关系;
c、根据b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水华对鱼类危害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a包括如下步骤:
a1、选择湖水与去离子水按照1:1的比例添加至容器中,实验期间水质温度控制为26.2±0.5℃,实验期间不投料,并进行增氧处理;
a2、根据等对数间距设计实验中新鲜蓝藻及其腐解液的浓度梯度,通过预实验确定鱼全死和全活的浓度范围;
a3、每个容器中放入不同种类幼鱼,实验开始的前12h,每隔1h进行观察幼鱼死亡情况并及时捞出,12h后每隔3h记录观察幼鱼死亡状况,并及时处理,分别统计24h、48h、72h和96h后的死亡率;
a4、根据a2和a3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出暴露新鲜蓝藻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以及暴露蓝藻腐解液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蓝藻水华对鱼类危害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a2中采用微型可调式增氧泵进行增氧处理,增氧处理后的氧气浓度为8.53±0.35mg/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蓝藻水华对鱼类危害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b包括如下步骤:
b1、湖水与去离子水按照1:1的比例加入容器中,实验期间水质温度为26.2±0.5℃,实验期间不投料;
b2、根据S1中得到的暴露新鲜蓝藻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以及暴露蓝藻腐解液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选取幼鱼,设置低、中、高3个浓度效应组的新鲜蓝藻、蓝藻腐解液单一亚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胁迫幼鱼实验;
b3、新鲜蓝藻和蓝藻腐解液的联合毒理组设计以二者各贡献一半,联合毒性单位数的配比方式分别设置低、中、高暴露浓度值;
b4、分别在实验第1d、3d、5d、10d和15d从每个容器中取幼鱼,分别进行SOD、CAT、GSH和MDA含量的氧化应激指标分析;
b5、统计幼鱼各氧化应急指标随暴露时间的变化信息;
b6、对样本进行t检验前,分别求出蓝藻和蓝藻腐解液单一因子的低、中、高浓度胁迫下的SOD,CAT,GSH和MDA的均值,并计算出蓝藻、蓝藻腐解液胁迫下幼苗氧化应激指标之间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蓝藻水华对鱼类危害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b2中低、中、高3个浓度效应组的浓度分别选48h的半致死浓度值的1/100、1/30、1/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蓝藻水华对鱼类危害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b3中低、中、高暴露浓度值分别为0.01TU、0.03TU、0.11TU。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水华对鱼类危害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d根据a得出的暴露新鲜蓝藻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以及暴露蓝藻腐解液下不同时间与半致死浓度的多项拟合关系选择合适的幼鱼,用于探究蓝藻及蓝藻腐解液对鱼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未经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02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