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生植物种子产品的辅助材料及种子产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2353.X | 申请日: | 2022-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35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马旭;王世岩;韩祯;刘晓波;彭文启;赵仕霖;刘畅;王亮;李存武;朱蓓;汪洁;谭羿鍼;阳星;姜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C1/06 | 分类号: | A01C1/06;A01N59/06;A01N43/16;A01N37/46;A01N61/00;A01N25/08;A01N25/10;A01P1/00;A01P3/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霍苗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 植物种子 产品 辅助材料 种子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水生湿地植物种群和群落恢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生植物种子产品的辅助材料及种子产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种子产品辅助材料,包括有机复合内核,包裹于所述有机复合内核表面的增重材料,以及包裹于所述增重材料表面的成膜材料;所述有机复合内核包括凹凸棒石、植物质材料、壳寡糖、聚天冬氨酸、沸石、生物炭、聚丙烯酰胺、黄腐酸和发酵粪便。本发明提供的种子辅助材料能够抵抗水文环境对水生植物有性繁殖体的干扰以及水动力对水生植物有性繁殖体的侵蚀,种子萌发率高,可以应用于不同水生植物种群重建的大规模修复示范与应用实践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湿地植物种群和群落恢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生植物种子产品的辅助材料及种子产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生生态系统(Aquatic ecosystem)由水体以及依赖水体环境的动物、水生植物和其他生物组成。
水生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为其他动物提供觅食来源和场所、固碳、固氮、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稳定沉积物底质和捕获悬浮泥沙等。由于存在不同流速的流动水体和水位淹没梯度,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着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水生植物物种和群落。当前由于水文条件变异、水体富营养化及污染、人类活动侵占和干扰、全球变化等因素,水生植物种群和群落生境出现大面积萎缩、破碎化和退化趋势。
针对于水生植物种群和群落的恢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办法:其一:利用生态浮床、种植毯、草皮等形式将植物种质连同承载载体种植于不同水生生态环境中,该操作可以有效应对不同水体水文环境的复杂性,提高成活效率,对于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水生植物具有较高的修复效果,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要大量的幼苗个体或成株种质,成本上较高,而对于以有性繁殖为主的湿地物种,该修复方法有较大局限性。其二:将成熟的植株和/或种子移植到原先植被区用来恢复水生植物,该方法是当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恢复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恢复目标物种使用不同的种植方法,如:直接播撒种子或人工移植幼苗,人工移植幼苗需要将幼苗植株直接移植于土壤或底泥中,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并且成活率不稳定;直接播撒种子相较于移植幼苗施工简单,成本低,但是容易受到复杂水文环境的干扰以及水动力的侵蚀,导致种子萌发率低,修复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生植物种子产品的辅助材料及种子产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种子产品辅助材料能够抵抗水文环境对水生植物有性繁殖体的干扰以及水动力对水生植物有性繁殖体库的破坏和干扰,种子萌发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生植物的种子产品辅助材料,包括有机复合内核,包裹于所述有机复合内核表面的增重材料,以及包裹于所述增重材料表面的成膜材料;
所述有机复合内核包括凹凸棒石、植物质材料、壳寡糖、聚天冬氨酸、沸石、生物炭、聚丙烯酰胺、黄腐酸和发酵粪便。
优选的,有机复合内核、增重材料和成膜材料的质量比为(60~85):(3~6):(0.5~1)。
优选的,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有机复合内核包括凹凸棒石20~30份、植物质材料11~20份、壳寡糖0.2~0.5份、聚天冬氨酸0.1~0.5份、沸石1~5份、生物炭1~5份、聚丙烯酰胺0.5~5份、黄腐酸0.1~0.2份和发酵粪便1~5份。
优选的,所述增重材料包括泥炭、壤土和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增重材料包括泥炭、壤土和黏土,所述泥炭、壤土和黏土的质量比为(1~5):(1~5):(1~10)。
优选的,所述成膜材料包括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乙酸纤维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23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