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05342.0 | 申请日: | 2022-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3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友;汪登;唐亮;张发盛;王博;霍亮;孙凯利;陈兴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工程试验检测(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12 | 分类号: | C04B24/12;C04B103/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纬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101 | 代理人: | 吴亚兰 |
地址: | 101320 北京市顺义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防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可广泛应用于地铁、港口码头、坝池、隧道、地下室等混凝土抗渗、防水施工。所述防水剂的原料及重量份数如下:氧化钙20~60份、硫酸铝钾15~30份、氧化镁5~25份、高吸水树脂5~15份、憎水成分10~20份、疏水微细二氧化硅气凝胶粉末40~60份、硅酸钠10~15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8~16份、甘氨酸8~16份、硅酸镁锂6~15份、粉煤灰150~200份、硅灰20~60份、减水剂1~3份;所述防水剂具有优异的抗渗防水效果,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地铁、港口码头、坝池、隧道、地下室等混凝土抗渗、防水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包括地铁、港口码头、坝池、隧道和地下室的混凝土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国家基础设施项目中,世界各国都离不开混凝土,混凝土在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建筑行业,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未来仍占主导地位。然而,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结构的渗漏是建筑行业的一大难题。混凝土结构的渗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而且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专利申请CN108383417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防水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木钙粉15~20份,明矾石7~9份,聚氧乙烯脂肪醇醚5~8份,纳米二氧化硅4~8份,氟硅酸钠9~16份,烷基苯磺酸钠5~8份,绢白粉5~10份,聚丙烯酸钠4~10份,甲基硅酸钠20~30份,氧化铬5~12份,糖蜜7~12份,三氧化硫10~18份,磷酸钙8~19份,正硅酸四乙酯21~27份,水杨酸苯酯10~14份,氢氧化钙10~18份,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3~7份,硬脂酸10~20份,氢氧化钾1~3份,但其防水效果和稳定性仍有待明确和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防水剂,所述混凝土防水剂的抗渗、防水效果优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防水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和批量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防水剂,所述防水剂的原料及重量份数如下:氧化钙20~60份、硫酸铝钾15~30份、氧化镁5~25份、高吸水树脂5~15份、憎水成分10~20份、疏水微细二氧化硅气凝胶粉末40~60份、硅酸钠10~15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8~16份、甘氨酸8~16份、硅酸镁锂6~15份、粉煤灰150~200份、硅灰20~60份、减水剂1~3份;
其中,所述高吸水树脂为吸水率在550%以上的树脂;优选的,所述高吸水树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或羟甲基纤维素钠;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吸水树脂为聚丙烯酰胺;
所述疏水微细二氧化硅气凝胶粉末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二氧化硅气凝胶磨细至比表面积大于100m2/g、细度为45μm方孔筛筛余量<10%,再加入有机硅烷在90~130℃加热30~90min,分离干燥得到疏水微细二氧化硅气凝胶粉末;所述有机硅烷为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加入有机硅烷的质量为二氧化硅气凝胶质量的6%~9%;
所述憎水成分为有机硅型憎水粉和高级脂肪酸;优选的,所述憎水成分为高分子有机硅憎水粉和硬脂酸,其中,高分子有机硅憎水粉和硬脂酸质量比为1:1;
优选的,乙二胺四乙酸与甘氨酸的质量比为1:1;
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粉末聚羧酸减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工程试验检测(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工程试验检测(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05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