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电源反接电路及固态硬盘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4973.9 | 申请日: | 202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5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情;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蒋冬梅;李丹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反接 电路 固态 硬盘 | ||
本文公开一种防电源反接电路及固态硬盘,包括:防电源反接单元、比较单元、响应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比较单元的第一支路的输入端连接防电源反接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支路的输入端连接防电源反接单元的输出端;响应单元连接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输出端,通过对比较单元的输出进行储能,以使向控制单元输出的电压差值信号满足预设的响应时长;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响应单元,输出端连接防电源反接单元,设置为电压差值信号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向防电源反接单元输出关闭输入电压的控制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在防电源反接电路基础上,通过比较防电源反接单元输入和输出的电压差值,及时确定瞬态下降过程,提升了防电源反接电路的工作性能。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电源保护技术,尤指一种防电源反接电路及固态硬盘。
背景技术
在固态硬盘(SSD)技术中有一类用于电源保护的防电源反接电路,通常做法是使用防电源反接的二极管或者场效应管(MOS)管。
基于二极管的防电源反接电路在实现防电源反接时,无法实现低线路压降损耗;基于MOS管的防电源反接电路虽然可以实现低线路压降,无法完成瞬态下降过程中的功能要求。
防电源反接电路如何在实现低线路压降的同时,满足瞬态下降过程中的功能要求,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电源反接电路及固态硬盘,能够在防电源反接电路基础上,及时确定瞬态下降过程,提升防电源反接电路的工作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电源反接电路,包括:防电源反接单元、比较单元、响应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比较单元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第一支路的输入端连接防电源反接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支路的输入端连接防电源反接单元的输出端;
响应单元连接第一支路的输出端和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设置为通过储能处理,使向控制单元输出的第一支路的输出端和第二支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差值信号满足预先设定的响应时长;
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响应单元,输出端连接防电源反接单元,设置为接收来自响应单元的电压差值信号,当电压差值信号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向防电源反接单元输出关闭输入电压的控制信号。
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固态硬盘电源连接上述的防电源反接电路。本申请技术方案,防电源反接电路包括:防电源反接单元、比较单元、响应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比较单元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第一支路的输入端连接防电源反接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支路的输入端连接防电源反接单元的输出端;响应单元连接第一支路的输出端和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设置为通过储能处理,使向控制单元输出的第一支路的输出端和第二支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差值信号满足预先设定的响应时长;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响应单元,输出端连接防电源反接单元,设置为接收来自响应单元的电压差值信号,当电压差值信号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向防电源反接单元输出关闭输入电压的控制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在防电源反接电路基础上,通过比较防电源反接单元输入和输出的电压差值,及时确定瞬态下降过程,提升了防电源反接电路的工作性能。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防电源反接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防电源反接电路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49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