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体自我健康状态的家用氧舱智能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7350.7 | 申请日: | 202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7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苏玉龙;宋凯;丁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A61B5/0205;A61B5/145 |
代理公司: | 长沙惟盛赟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8 | 代理人: | 马凤兰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体 自我 健康 状态 家用 智能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自我健康状态的家用氧舱智能控制方法,通过根据智能穿戴设备实时采集的用户健康状态信息的同时,氧舱指标状态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的氧舱内部状态信息;云端存储模块根据用户身份信息或用户实时健康状态信息,确定用户的健康状态经验信息,并将健康状态经验信息下发至氧舱中央控制模块;氧舱中央控制模块根据健康状态经验信息以及氧舱指标状态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的氧舱内部状态信息,对氧舱内的第一指标进行调节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根据使用者的实时健康状态调节氧舱内部环境状态,实现了家用氧舱基于人体健康状态的个性化设置,以及更为人性化更为智能的调节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舱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人体自我健康状态的家用氧舱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家用氧舱是一种利用高压氧气达到治疗保健的专用医疗设备,它可以增强人的精力,缓解剧烈运动后的疲劳,促进睡眠,缓解人的神经紧张状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家用氧舱随之开始出现在市面上,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目前,随着智能化的普及,家用氧舱也开始实现智能化,通过控制氧舱内置的一些传感器,通过内置的CPU进行综合调控,从而实现对家用氧舱的智能控制,更加智能化的家用氧舱加入了视觉与音频系统,可以在视频显示器上看到家用氧舱实时的内部状态,也可以通过语音进行交互控制交流。但是目前只是基于家用氧舱内部环境状态进行自动或者人为设定进行控制,然而没有考虑使用家用氧舱的消费者自身的健康状态,没有基于使用者自身健康状态进行自动调节,使其更加符合使用者自身的健康状况,且现在智能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比较青睐的一种自我健康状态检测设备。
现有技术中,均通过对家用氧舱内部氧气浓度、压力、温度等进行监控,并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对氧气浓度、排放速度,内部压力以及温度等进行调整,达到使用者所自身认知情况下的状态,但是只是对于家用氧舱内部环境状态进行监控,而对于使用者自身身体健康状态却不知情,缺少基于人体健康状态进行自动调节的家用氧舱控制,而且智能穿戴设备未与家用氧舱实现信息共享,因此造成了目前氧舱控制调节的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根据使用者的实时健康状态调节氧舱内部环境状态,实现基于人体健康状态的个性化设置的氧舱调节控制,并且家用氧舱内部环境信息与使用者的健康状态信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便于氧舱更为人性化更为智能的调节控制。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自我健康状态的家用氧舱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监测用户进入氧舱,确定用户身份信息,执行智能穿戴设备与氧舱进行无线连接;
S2,根据智能穿戴设备实时采集的用户健康状态信息的同时,氧舱指标状态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的氧舱内部状态信息;将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用户实时健康状态信息、实时氧舱内部状态信息上传至氧舱中央控制模块和云端存储模块;
S3,云端存储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或用户实时健康状态信息,确定用户的健康状态经验信息,并将所述健康状态经验信息下发至氧舱中央控制模块;
S4,所述氧舱中央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健康状态经验信息以及所述氧舱指标状态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的氧舱内部状态信息,对氧舱内的第一指标进行调节控制。
优选的,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根据智能穿戴设备ID确定;步骤S1之前,建立智能穿戴设备ID与用户的健康状态经验信息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并上传至云端存储模块;
所述S3,云端存储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或用户实时健康状态信息,确定用户的健康状态经验信息,包括: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用户身份信息所对应的健康状态经验信息。
优选的,所述S4中,对氧舱内的第一指标进行调节控制后,发送调节成功反馈消息至云端存储模块;
根据所述调节成功反馈消息,确定所述用户实时健康状态信息为参考健康状态信息,并生成所述参考健康状态信息、健康状态经验信息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7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通道直流系统
- 下一篇:一种矿山法隧道曲面开挖施工指导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