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界面阻隔层的细菌纤维素基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9201.4 | 申请日: | 202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4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罗红林;仲冰冰;朱享波;张全超;杨志伟;万怡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20;A61L27/56;C12N1/20;C12R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界面 阻隔 细菌 纤维素 一体化 软骨 支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界面阻隔层的细菌纤维素基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该一体化骨软骨支架由软骨层(1)、界面阻隔层(2)和软骨下骨层(3)组成,所述软骨层(1)、界面阻隔层(2)和软骨下骨层(3)各层材料均为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所述界面阻隔层(2)为软骨下骨层(3)与软骨层(1)的过渡区域,其中,所述界面阻隔层(2)的孔隙结构相比所述软骨层(1)和软骨下骨层(3)的孔隙结构更为致密、且所述软骨层(1)的孔隙结构比所述软骨下骨层(3)的孔隙结构致密,以阻隔骨组织与软骨组织相互迁移,所述界面阻隔层(2)与软骨下骨层(3)和软骨层(1)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化结构;该一体化结构的骨软骨支架采用模板法和膜液界面培养法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中,通过在阵列型针状模具内连续地间歇添加细菌培养基,实现在形成所述软骨层(1)和软骨下骨层(3)过程中引入微米级孔隙的同时膜液界面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连续不断地分泌,从而获得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贯穿所述的软骨层(1)、界面阻隔层(2)和软骨下骨层(3)、且相互交织的一体化多孔细菌纤维素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骨层(1)和软骨下骨层(3)内的孔隙均为微米级孔隙,该微米级孔隙由在阵列型针状模具内培养细菌纤维素膜过程中模具微针所阻碍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分布的空间形成,所述微米级孔隙的孔径及孔间距与分布在所述阵列型针状模具上的微针的粗细及阵列的中心间距基本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该一体化骨软骨支架的整体形状根据受体骨软骨缺损部位的实际需求,通过调整所述阵列型针状模具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5.一种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体化骨软骨支架的阵列型针状模具,其特征在于,该阵列型针状模具包括底座(4)和上盖(6),所述底座(4)和上盖(6)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呈阵列型均匀分布的微针(5);所述上盖(6)与所述底座(4)的边缘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底座(4)上微针的粗细、高度和阵列的中心间距均大于或等于所述上盖(6)上微针的粗细、高度和阵列的中心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型针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和上盖(6)的材质包括PDMS、PMMA、PTFE、铝和铜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92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碗篮组合焊接系统及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