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9377.X | 申请日: | 202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8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涛;燕小芬;杨华;程奎;谭小湾;张腾飞;董见峰;罗国权;朱园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02 | 分类号: | F23K3/02;F23L15/04;F23L1/00;F23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水分 褐煤 中速 磨直吹 制粉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次风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其通过第一冷一次风风道与一次风机的出口连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排烟烟道连接;管式空气预热器,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入口通过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连接,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通过第一旁路烟道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中速磨煤机,其通过第二冷一次风风道与一次风机连接并通过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出口连接;锅炉,其烟气主路出口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锅炉旁路烟气出口通过第二旁路烟道与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火力发电技术在能源利用发电领域依然占主要领导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煤炭资源也越趋紧张,同时煤炭的价格也是逐步增长。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国内、外国一些电厂,尤其是印尼等东南亚地区的自备电厂燃用印尼本地的高水分、低热值的褐煤。
燃烧褐煤可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或者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容易爆管、检修周期短和年可利用小时数偏低等原因在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中大范围应用较少。煤粉炉适用褐煤燃烧的主要是风扇磨直吹制粉系统和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其中风扇磨直吹制粉系统由于采用抽取高温炉烟作为干燥介质来对煤进行干燥,具有系统复杂且风扇磨叶轮寿命低需经常更换等缺点不易被接受,而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具有系统简单、运行方便和检修量少等优点更受欢迎。但中速磨制粉系统干燥介质为热风,因磨煤机通风能力、中速磨煤机出口允许温度(60~70℃)等条件的影响,干燥能力不如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
国内早期各地区燃用褐煤的电厂主要以配风扇磨型式居多,配中速磨的火电机组较少。随着机组向更高参数发展,对锅炉热偏差的要求极大提高,而风扇磨制粉系统“缺角”运行方式极易引起炉膛内火焰偏差,导致烟气侧热偏差增大,无法完全满足高参数对偏差控制的要求。近年来来,大型燃用褐煤机组一直都在探索采用中速磨磨制特高水分褐煤的方案。
根据电力行业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当磨制煤的全水分Mat≤35%,宜选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燃用收到基全分水Mat>35%的褐煤,宜采用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而目前印尼当地煤种的收到基全分水Mat数值在39%~48.5%,属于特高水分褐煤,远高于规程规范中对采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全水分最高35%含量的要求。此时若要保证磨煤机的干燥出力,磨煤机入口热风温度需要达到约400℃。如果采用常规一次风系统,为满足一次风温和满足制粉系统干燥出力,单独采用传统的回转式式空预器设计难度及成本较高,且锅炉效率低。为提高中速磨煤机干燥出力,需提高热一次风温,增强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对特高水分褐煤的适应性,保证制粉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目前亟待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对特高水分褐煤的适应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特高水分褐煤的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统。
其包括:
一次风机,用于提供冷一次风;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其通过第一冷一次风风道与所述一次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与回转式预热器排烟烟道连接;
管式空气预热器,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进口通过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连接,所述管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通过第一旁路烟道与所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入口连接;
中速磨煤机,其通过第二冷一次风风道与所述一次风机连接并通过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风道与管式空气预热器热一次风出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9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粉生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塑料薄膜生产加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