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9538.5 | 申请日: | 202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6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颜章怡;廖秀高;冯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蕾明视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彭晓勤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房型有 晶体 人工 晶状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主体、第一支撑襻和第二支撑襻,所述光学主体与第一支撑襻、第二支撑襻为一体式结构,采用同一材料,整体成型,光学主体位于第一支撑襻、第二支撑襻之间;光学主体由两个光学表面组成,一个光学表面为平面,另一个光学表面为Q型多项式表征的非球面,所述非球面在Y‑Z平面上的投影曲线具有非恒定的表征方程。相较于常规非球面设计,本发明具有更大的光学区直径,提供夜间人眼更高的进光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晶状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眼内的天然晶状体由于悬韧带的牵引和睫状肌的伸缩,具有视度调节的能力,但是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更少的课外活动等因素影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睫状肌调节能力减弱,从而引起天然晶体的屈光不正。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们更多得选择佩戴体外框架眼镜,来调节天然晶体的屈光不正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日常生活中对视力需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矫正手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帮助患者重新恢复远视视力。后房型有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作为区别于角膜激光手术的技术手段,具有不去除不破坏角膜组织的特点;区别于传统框架镜,又具有免摘戴无感的特点。而且可二次取出,也不影响日常活动,具备多个方面的优势。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被植入到人眼的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可以改变人眼的屈光状态,特别是纠正高度近视。
后房型有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要素:后房型有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光学主体在眼内的植入位置位于虹膜与天然晶体之间,固定襻脚位于睫状沟内,植入后需要人工晶状体与虹膜和天然晶体均保持合适的位置关系。首先与虹膜的接触决定拱高不能过高,拱高过度引起的虹膜拱起会使房角变小,引发房角闭合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与虹膜过度接触也有造成葡萄膜破损的风险。同时,人工晶状体与天然晶体的间距决定拱高不能过小,拱高过小会使人工晶状体与天然晶体相互接触,引发接触性白内障。
由于拱高有明确的尺寸限制,因此,后房型有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在保证拱高安全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光学像质改善能力。一个确定屈光度的人工晶体在拱高的限制下,具有有限的光学区尺寸,光学区如果不够大,在照明不足的环境下,人眼瞳孔放大会引起眩光问题。一般高度近视患者的瞳孔较正常人眼要大,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越高,光学区越小,更容易产生眩光问题。
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在保证人眼屈光度、拱高和像质的同时,具有更大的光学区直径,为夜间人眼提供更高的进光量,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在保证屈光度矫正和像质的同时,能有效增大光学区直径,提供夜间人眼更高的进光量,减少眩光和光晕,获得更好地视觉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主体、第一支撑襻和第二支撑襻,所述光学主体与第一支撑襻、第二支撑襻为一体式结构,采用同一材料,整体成型,光学主体位于第一支撑襻、第二支撑襻之间;光学主体由两个光学表面组成,一个光学表面为平面,另一个光学表面为Q型多项式表征的非球面,所述非球面具备矢高调制。
上述方案中,Q型多项式表征为非恒定表征方程,即渐变球差分布。通过减小各个局部矢高使总矢高减小,从而在相同的矢高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光学区。
进一步的,所述非球面的确定方法为:以光学表面的顶点为原点O,以光轴为坐标Z轴,建立任意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所述坐标系的横坐标X轴和坐标Y 轴与所述光学表面相切,所述非球面在Y-Z平面上的投影曲线具有非恒定的表征方程,其表达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蕾明视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蕾明视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95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O功能复用电路及方法
- 下一篇:发声装置的壳体、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