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咽舒合剂在制备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32740.1 | 申请日: | 202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59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焕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31/16 |
代理公司: | 云南聚泰知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7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675400 云南省楚***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剂 制备 用于 治疗 上呼吸道 病毒感染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咽舒合剂在上呼吸道病毒治疗中的应用;咽舒合剂在制备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上呼吸道病毒指甲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咽舒合剂在上呼吸道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咽舒合剂来源于彝族医药——老彝医鲁廷凯一九七二年献出的家传验方“二草汤”。该方组方符合彝族医药理论,通过现代药理及药学研究研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虎掌草、午香草、玄参、牛蒡子、射干、桔梗、陈皮、甘草;辅料为蜂蜜、蔗糖。性状为棕褐色的粘稠液体;气微香,味苦,微酸。功能主治: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用于风热证或痰热证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发热、口苦;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
咽舒合剂(国药准字Z20025604)的成分为虎掌草、午香草、玄参、牛蒡子、射干、桔梗、陈皮、甘草,是根据“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组合而成,其中,虎掌草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利湿消黄,消痈散结的功能,用于瘰疬结核,痈疽肿毒,咽喉肿痛,其清热解毒疗效显著。午香草属彝族常用植物药,据《丽江中草药》记载,具有祛风解表、消炎止痛的作用,可解风热犯卫之表证,与虎掌草同用,共凑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祛风解表之效,对风热邪毒侵袭卫表或痰热蕴结所致的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发热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为君药;射干与牛蒡子可增强虎掌草的宣肺利咽效果,起到协同的作用,同为臣药。玄参、陈皮使咽舒合剂具有养阴生津,和胃止泻的作用,也为咽舒合剂添加了辛温的药性,使得整个处方清热不伤阴,祛火不伤正,同为佐药;桔梗和甘草相配具有宣肺祛痰,润肺祛痰,解毒利咽,消肿排脓,且为舟楫,升载诸药。诸药合用,苦中有辛,寒而不滞,可解风热证或痰热证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发热、口苦等诸症。
感冒属中西医共用的诊断病名,中医包括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是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中医辨证包括风寒证、风热证和暑湿证,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为中医的“喉痹”,其中急性咽炎中医称“急喉痹”,也称“风热喉痹”,主要由外感风、寒、热之邪,或肺胃积热所致。风热邪毒或风寒之邪化火传里,内蕴肺胃,使风、热、寒三者搏结于咽喉而发,中医辨证包括风寒证、风热证和肺胃湿热证,以风热证最为多见。可见,感冒和急性咽炎均可由感受外邪所致,有相同的病因,中医辨证均有风寒证和风热证,有相同的证型,同属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咽舒合剂对于风热证引起的急慢性咽炎有较好的疗效,所主症状多数与风热感冒症状相同,因此考虑咽舒合剂对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
流感病毒以及鼻病毒感染,也会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病症,其表现形式有些也会伴随咽喉肿痛,咳嗽,发热等症状,因此考虑咽舒合剂对于病毒引起的该类症状有效,为说明咽舒合剂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考证与同类治疗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发热、口苦;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药物是否具有相应的优势,特进行了相应的试验证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上呼吸道病毒抑制和治疗的中药学新途径,具体为咽舒合剂在上呼吸道病毒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应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法)评价受试药物咽舒合剂对上呼吸道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和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9在MDCK狗肾细胞和H1Hela人宫颈癌细胞内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并测试了咽舒合剂在MDCK狗肾细胞和H1Hela人宫颈癌细胞内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如下:在体外药效试验中,咽舒合剂在体外培养细胞上对甲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治疗指数为31.27;对鼻病毒的治疗指数为7.94;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咽舒合剂对MDCK细胞毒性浓度TC50为0.0556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0.00488ml,咽舒合剂对H1Hela细胞毒性浓度TC50为4.4668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0.78125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27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查找泄漏点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池隔热阻燃散热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