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部分装配式多隔室筒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50255.7 | 申请日: | 202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0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平;高星;孙巍巍;熊涛;张思蒙;周娟英;成超;齐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7/26 | 分类号: | E04H7/26;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部分 装配式 多隔室 筒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部分装配式多隔室筒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隔室筒仓包括仓底,设在仓底上的筒壁,设置在筒壁上面的外仓壁,由外仓壁围设成的仓室,设在仓室底部的中心减压锥,由中心减压锥和筒壁围设成的装备室,设在外仓壁内且位于仓室顶部的仓顶;所述多隔室筒仓还包括用于将筒仓分为若干隔室的隔板或/和内仓壁,其中隔板设在仓室内,将仓室均分为若干个隔室,内仓壁将仓室分为外仓室和内仓室。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相较于传统筒仓,多隔室筒仓具有储料方式灵活、可同时贮存多种贮料、更加容易满足工艺要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仓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部分装配式多隔室筒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筒仓作为一种用来储存散装、粒状、液状贮料的特种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煤炭、水泥、粮食等工业领域中。传统的筒仓有贮料方式不灵活、不可以同时贮存多种贮料,造成筒仓内部空间的浪费和物料混合、运输的不便。
现在技术中对于需要储存多种贮料的解决办法是将筒仓布置成群仓,群仓适宜贮料品种多且单一品种的贮料储量大的情况,若单一品种的贮料储量小,则存在筒仓内空间浪费的情况。
在钢筒仓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建议采用轴心卸料以尽可能避免仓壁受到非对称荷载作用。然而由于实际工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卸料口偏心、进料时贮料分级、仓内贮料粘度不均匀、卸料机械或者其它辅助设施的限制等,很难避免由于偏心卸料引起的仓壁圆周应力的不均匀分布。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料方式灵活、可同时贮存多种贮料的部分装配式多隔室筒仓;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部分装配式多隔室筒仓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部分装配式多隔室筒仓,所述多隔室筒仓包括仓底,设在仓底上的筒壁,设置在筒壁上面的外仓壁,由外仓壁围设成的仓室,设在仓室底部的中心减压锥,由中心减压锥和筒壁围设成的装备室,设在外仓壁内且位于仓室顶部的仓顶;所述多隔室筒仓还包括用于将筒仓分为若干隔室的隔板或/和内仓壁,其中隔板设在仓室内,将仓室均分为若干个隔室,内仓壁将仓室分为外仓室和内仓室。其中,多隔室筒仓主体使用现场浇筑制得,中心减压锥为装配式,通过减压锥预制板现场组装,隔板根据安装位置和整体布局情况,可选择现场组装或浇筑。
其中,仓壁配筋范围为:靠近隔板附近配拉筋,且拉筋面积占当前隔室面积的至少1/3。
进一步地,隔板和内仓壁同时存在,隔板设在外仓室或/和内仓室中;隔板用于将外仓室或/和内仓室分为若干个隔室。假设筒仓的层数为c,隔室数为m,从外到内筒仓各层的隔室数为m1、m2、m3等,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决定多隔室筒仓的层数及隔室的数量,例如,c=1,m=3即筒仓不分层,仅划分为3个隔间;c=2,m1=1,m2=3即将筒仓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不划分隔间,内层划分为3个隔间;c=2,m1=6,m2=1即将筒仓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不划分隔间,外层划分为6个隔间。
进一步地,仓底包括环形基础和底板。
进一步地,仓顶包括设在仓室顶部的第一仓顶板,设在第一仓顶板上方且位于仓室顶面的第二仓顶板,以及用于支撑第二仓顶板的仓顶梁。
进一步地,还包括填充物,填充物填充在外仓壁和中心减压锥围设而成的尖部处。
其中,多隔室筒仓的优选尺寸为:内仓室的直径为17m,外仓室的直径26m,库高65m,仓壁高56.8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为破碎岩石承载力Fak=650kPa。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部分装配式多隔室筒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基坑,绑扎钢筋,浇筑仓底;
S2:完成仓底施工后,采用滑模施工浇筑筒壁;
S3:滑模至中心减压锥的锥顶,筒壁停工,安装预制的中心减压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502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