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二氧化硫脲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60663.0 | 申请日: | 202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7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飞;雷斌;张然;杨锋;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氧化 硫脲 处理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含铬废水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二氧化硫脲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铬废水pH值调节为碱性,可选地加入还原剂A,然后在40~100℃的恒温条件下,加入还原剂B,进行反应,还原剂A为醇胺类化合物,还原剂B含有二氧化硫脲,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第一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次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部分进行第二次固液分离,得到处理后的废水,含铬废水中的Cr(VI)与二氧化硫脲的摩尔比为1:2~10。本发明所述方法处理的含铬废水可以快速高效的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并且反应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铬废水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二氧化硫脲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制革、电镀、冶金、铬化工、印染等行业排放的含铬废水主要以高毒性的Cr(VI)为主,它会通过不同途径流转进人体或动植物体内并不断累积,以致诱发多种病变甚至死亡。
因此,工业含铬废水的处理显得愈发重要,当前对于含铬废水处理方式多样,但90%以上的企业对于含铬废水的处理均采用的是化学还原法,该方法第一步是将排放出的废水pH调为酸性,再加入还原剂使Cr(VI)转变为 Cr(III),第二步则将废水pH调至弱碱性使Cr(III)沉淀。
化学还原法具有投资少、处理量大、管理简便等优点,但操作过程中消耗大量酸和碱,且处理后废水中的Cr(VI)和总铬浓度随pH变化波动大,致使实际成本增加及操作变得复杂。与此同时,该方法中的还原剂常见的有保险粉、FeSO4、铁粉等,这些还原剂虽然能够快速有效的将Cr(VI)还原为Cr(III),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其他方面的弊端,如保险粉在分解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及产生酸性有毒气体SO2,同时生成的产物增加了水中COD的含量,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如FeSO4、铁粉需用量大才能有效处理含铬废水,其产生的污泥量非常大,反而增加了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硫脲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在处理含铬废水的过程中,通过将含铬废水一次性调节为碱性,然后单独加入二氧化硫脲或将二氧化硫脲与特定成分的还原试剂配合使用,并控制含铬废水中的Cr(VI)与二氧化硫脲的用量比,在特定温度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可以迅速有效地降低含铬废水中Cr(VI)与总 Cr的含量,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工业废水对Cr(VI)的排放标准,且使用的二氧化硫脲的用量较少,产生的还原剂污泥量也很少,节约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硫脲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铬废水的pH值调节为碱性,可选地加入还原剂A,然后在 40~100℃的恒温条件下,加入还原剂B,进行反应,其中还原剂A为醇胺类化合物,还原剂B含有二氧化硫脲;
(2)将步骤(1)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第一次固液分离,得到第一固相部分和第一液相部分;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第一液相部分进行第二次固液分离,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步骤(1)中,所述含铬废水中的六价Cr与所述二氧化硫脲的摩尔比为 1:2~10。
优选地,当不加入还原剂A时,所述步骤(1)包括:将含铬废水的pH 值调节为11~14,然后在40~100℃的恒温条件下,加入还原剂B,进行反应。更优选地,所述含铬废水中的六价Cr与所述二氧化硫脲的摩尔比为1:3~9。
优选地,当加入还原剂A时,所述步骤(1)包括:将含铬废水的pH 值调节为7.5~12,加入还原剂A,然后在40~100℃的恒温条件下,加入还原剂B,进行反应。更优选地,所述含铬废水中的六价Cr与所述还原剂A 的摩尔比为1:1~4,所述含铬废水中的六价Cr与所述二氧化硫脲的摩尔比为1:2~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含铬废水中的六价Cr与所述还原剂A的摩尔比为1: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60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顶出脱模模具及脱模复位方法
- 下一篇:显示组件及射频美容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