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多层杆端球铰中隔片变形的硫化成型方法及硫化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72644.X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4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黄信;冯万盛;黄江彪;罗增;沈明;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F16C11/06;F16C11/12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刘露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多层 杆端球铰中隔片 变形 硫化 成型 方法 模具 | ||
1.一种防止多层杆端球铰中隔片变形的硫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多个注胶层(9)的不同注胶体积以杆端球铰的轴向中心线L1为基准沿圆周方向均布多个注胶腔(11),在注胶腔(11)内与各个注胶层(9)匹配设置多个弧形注胶流道(13),多个注胶腔(11)内的弧形注胶流道(13)共同形成多个与注胶层(9)相对应的注胶圈层;通过调整弧形注胶流道(13)的流道口(14)面积来控制注胶量,以使得多层杆端球铰中每一个注胶层(9)内的橡胶同时注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多层杆端球铰中隔片变形的硫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调整弧形注胶流道(13)的流道口(14)面积来控制注胶量,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产品的实际工况需求计算出每一个注胶层(9)中所需的橡胶体积量;
S2:根据每一个注胶层(9)内所需的橡胶体积量计算相应注胶圈层的总流道口面积;
S3:将相应注胶圈层的总流道口面积/注胶腔(11)的个数,得出单个弧形注胶流道(13)的流道口(14)面积;
S4:通过调整单个弧形注胶流道(13)中流道口(14)的弧长H1和宽度H2,来匹配步骤S3中算出的流道口(14)面积以控制相应注胶层(9)内的注胶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多层杆端球铰中隔片变形的硫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杆端球铰的径向中心线L2两侧均设置注胶腔(11),通过双向注胶方式减小注胶过程中橡胶的流动行程以减小橡胶的注胶波动现象。
4.一种防止多层杆端球铰中隔片变形的硫化模具,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注胶,包括注胶筒(7)和位于注胶筒(7)内侧的注胶镶块(8),注胶镶块(8)包括上镶块(8a)和下镶块(8b),杆端球铰置于上镶块(8a)和下镶块(8b)内;杆端球铰包括芯轴(5)、外套(6)和位于芯轴(5)与外套(6)之间的多层隔套,相邻隔套之间、隔套与芯轴(5)或外套(6)之间形成多个注胶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筒(7)上设有位于杆端球铰轴向上的注胶槽(10),所述上镶块(8a)上设有与注胶槽(10)连通的注胶腔(11),注胶腔(11)的底壁(12)上开设有与各个注胶层(9)匹配连通的多个弧形注胶流道(13);通过调整各弧形注胶流道(13)的流道口(14)面积来控制每一个注胶层(9)的注胶量以使得每一个注胶层(9)内的橡胶同时注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多层杆端球铰中隔片变形的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镶块(8a)上以杆端球铰的轴向中心线L1为基准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注胶腔(11);多个注胶腔(11)内的弧形注胶流道(13)共同形成多个与注胶层(9)相对应的注胶圈层,每个注胶圈层对应一个注胶层(9),即每个注胶圈层上的弧形注胶流道(13)在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布置于各注胶腔(11)内并与相对应的注胶层(9)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多层杆端球铰中隔片变形的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腔(11)的底壁(12)与杆端球铰的径向中心线L2平行设置,即不同弧形注胶流道(13)的流道口(14)平齐设置;不同弧形注胶流道(13)中流道口(14)的弧长H1和宽度H2根据相应注胶层(9)的注胶量进行设置,所述流道口(14)的宽度H2为0.2mm-1.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多层杆端球铰中隔片变形的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注胶流道(13)的侧壁为注胶壁(16),所述注胶壁(16)为从进胶口(24)处朝向流道口(14)处向外倾斜的斜壁结构,所述注胶壁(16)与弧形注胶流道(13)的轴向中部截面F之间的夹角α≤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多层杆端球铰中隔片变形的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腔(11)呈扇形结构,同一个注胶腔(11)内的多个弧形注胶流道(13)整体呈与注胶腔(11)匹配的扇形结构;所述弧形注胶流道(13)连通于相对应的注胶层(9)的中部位置,相邻弧形注胶流道(13)之间的距离H3由注胶层(9)内的橡胶体厚度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264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