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的双翼型穹顶通风隔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73232.8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9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E04D13/17;E04B7/08;F24F7/02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双翼 穹顶 通风 隔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的双翼型穹顶通风隔热系统,包括建筑本体,建筑本体的穹顶包括中轴顶梁,中轴顶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气囊驱动型穹顶翼板,两气囊驱动型穹顶翼板呈对称状展开时,建筑本体的两侧墙顶部均形成空气对流开口,气囊驱动型穹顶翼板的展开程度越大,建筑本体的两侧墙顶部的空气对流开口越大;通过对气囊结构的增压和泄气就能实现控制空气对流开口的开口大小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穹顶领域。
背景技术
运动体育场馆等建筑的通风一般采用开窗或穹顶通风的形式来完成,由于采用墙体开窗的形式的通风量有限,一般此类建筑中都会采用开放式的穹顶通风方式,进而达到理想的通风量,然而这种开放式的穹顶存在不能像窗户那样调整开口大小的问题,并且开放式的穹顶结构在隔热方面也存在天然的劣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的双翼型穹顶通风隔热系统,能改变穹顶上的对流通风口大小。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建筑的双翼型穹顶通风隔热系统,包括建筑本体,建筑本体的穹顶包括中轴顶梁,中轴顶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气囊驱动型穹顶翼板,两气囊驱动型穹顶翼板呈对称状展开时,建筑本体的两侧墙顶部均形成空气对流开口,气囊驱动型穹顶翼板的展开程度越大,建筑本体的两侧墙顶部的空气对流开口越大。
进一步的,气囊驱动型穹顶翼板包括固定结构顶板、活动结构顶板、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和第二反辐射顶板;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和第二反辐射顶板分别在固定结构顶板和活动结构顶板上方。
进一步的,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和第二反辐射顶板的上表面附着有反辐射隔热涂料。
进一步的,结构顶板固定连接中轴顶梁和建筑本体的两端墙体。
进一步的,结构顶板靠近中轴顶梁的一直线边与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靠近中轴顶梁的一直线边通过若干第一合页可翻折连接,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远离中轴顶梁的一直线边与第二反辐射顶板靠近中轴顶梁的一直线边通过若干第二合页可翻折连接;第二反辐射活动顶板远离中轴顶梁的一直线边与活动结构顶板远离中轴顶梁的一直线边通过若干第三合页可翻折连接;活动结构顶板靠近中轴顶梁的一直线边与固定结构顶板远离中轴顶梁的一直线边通过若干第四合页可翻折连接。
进一步的,固定结构顶板与第二反辐射顶板平行,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与活动结构顶板平行;固定结构顶板、活动结构顶板、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和第二反辐射顶板所组合而成的闭环结构的围合范围内形成隔热空腔层;将活动结构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记为a°,a°的大小与空气对流开口的开口大小正相关;
固定结构顶板、活动结构顶板、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和第二反辐射顶板所组合而成的闭环结构的围合范围内的隔热空腔层中沿长度方向填充设置有扁平状的气囊结构;气囊结构截面轮廓为椭圆形,气囊结构的外壁面同时与固定结构顶板、活动结构顶板、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和第二反辐射顶板的内壁面相切,在气囊结构的外撑作用下,活动结构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气囊结构内为气囊腔,气囊腔内的气压增大后,气囊结构适应性的向外鼓胀后,进而向上挤压驱动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和第二反辐射顶板,使各第二合页逐渐远离第四合页,从而使结构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变大;气囊腔内的气压降低后,气囊结构变得更加扁薄,进而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和第二反辐射顶板在重力作用下驱动各第二合页逐渐靠近第四合页,从而使结构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变小。
进一步的,还包括供气管,外部的送气装置能将空气通过供气管压入气囊腔中,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气囊结构上还设置有能将气囊腔内的气体泄出的泄气阀门。
进一步的,当结构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变小至近视为零时,空气对流开口的开口进入闭合状态,且第一反辐射活动顶板变为近视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32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