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碰撞试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88258.X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5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沃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0 | 代理人: | 唐明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试验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汽车试验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后碰撞试验设备,包括压板部件总成、滑行小车部件总成、轨道形成部件总成与辅助部件组,所述压板部件总成位于辅助部件组与滑行小车部件总成之间,所述滑行小车部件总成位于压板部件总成与轨道形成部件总成之间,所述轨道形成部件总成与辅助部件组位于压板部件总成与滑行小车部件总成的两侧,本发明通过滑行小车代替真实后方车辆,以解决驾驶员的安全问题,通过用滑行小车+泡沫包覆的反射器代替移动碰撞车或者真实后方车辆,以避免对本车的实质性损伤,从而避免增加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试验设备可在需要试验时,铺设开来;当试验结束后,收拾起来,而不占用大空间,规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试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后碰撞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从最开始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发展至今,现已向“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迈进,近些年来,各大车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投入越来越多,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装配在汽车上,其中一项产品就是后碰撞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雷达波束的反射原理,探测后方来车与本车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相对碰撞时间等要素,基于算法分析对后方来车与本车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相对碰撞时间、制动可能性、避开可能性等维度给出危险判断,通常也分为两个等级:一级通常会给出双闪提示后方车辆要紧急制动;二级则追尾不可避免时,车内安全带会预紧、有的车型座椅(含头枕)会主动调整,以降低对驾乘人员的损伤。
在该类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对其性能做相关试验,以验证该系统是否能及时响应,触发预警,由于该系统触发预警时刻,后方车辆与本车的相对碰撞时间很短,一级预警:1点几秒,而二级预警只有0点几秒,在一级预警性能试验时要想要求后方车辆能及时刹停而又不碰撞到本车,是相当困难,往往后车驾驶员为了安全,会本能地提前刹车或提前打方向避让,从而能难达到试验条件触发预警,而要想满足触发二级预警的场景的试验条件就更为困难,因为二级预警时,两车相对碰撞时间就只有0点几秒,就是后方碰撞不可避免的情况,既然是碰撞,对后方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是具有极大的风险的,同时也会造成本车和后方车辆不同程度的损伤,还需酌情修复,既增加时间成本,又增加费用成本,有些车企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将此种试验置于室内碰撞实验室进行,并用液压牵引移动碰撞车代替用真实车辆模拟后方来车,这种试验方式虽然避免了安全问题,但大幅增加了试验成本,据市场行情统计,单单一次试验的平均费用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研发过程中至少需要十余次这样类型的试验,然产品都是基于车型定制的,故不具备普遍沿用性,也就是说每个车型若要配置这种产品,都需要经历试验验证,但不是所有车企都有这样实验室,多半要委托第三方执行,所以若采用上述方法也是一笔不小的开发费用,此外也无法避免对本车可能造成碰撞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碰撞试验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碰撞试验设备,包括压板部件总成、滑行小车部件总成、轨道形成部件总成与辅助部件组,所述压板部件总成位于辅助部件组与滑行小车部件总成之间,所述滑行小车部件总成位于压板部件总成与轨道形成部件总成之间,所述轨道形成部件总成与辅助部件组位于压板部件总成与滑行小车部件总成的两侧,所述压板部件总成中包含有第一压爪、第一导向环、缓冲块、第一连接环与压板主体,所述滑行小车部件总成中包含有第二钢丝绳索、滑轮、第二导向环、固定块、牵引环与小车主体,所述轨道形成部件总成中包含有第二压爪、预紧机构、第二连接环、第三导向环、配重块与轨道主体,所述辅助部件组包含有自动脱锁机构、尼龙绳、反射器与泡沫箱。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压爪分别活动安装有压板主体的同一侧两拐角处,且第一压爪朝向自动脱锁机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环、缓冲块与第一连接环均固定安装有压板主体的下方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向环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钢丝绳索,所述缓冲块朝向与滑行小车部件总成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钢丝绳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82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侦测的横机换色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防尘式激光测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