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井内地震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88531.9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6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薛再君;李守锋;完颜晓亮;屈英;郭敏杰;林飞;杨海涛;王娟娟;巩思园;葛庆;唐磊;董宜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52 | 分类号: | G01V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胡亚辉 |
地址: | 744000 甘肃省平凉***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井 地震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地震监测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矿井内地震监测装置,包括L形螺杆,所述L形螺杆通过螺纹孔与保护下壳的底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所述保护下壳的内部中空,且保护下壳的上端内侧壁上有螺纹用于固定安装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中部安装有拾震传感器,所述保护盖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本发明通过设置保护壳和保护盖,来实现传感器的快速更换,同时将传感器与外界的高温高湿的环境隔开,同时在保护盖上设置柔性的管道,当整个装置处于倾斜状态时,由于万向球会转动,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柔性的管道会自动的将传感器调整至与地面垂直状态,从而实现找平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矿井内地震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矿井内的地震监测装置,一般会在煤矿井内使用传感器进行监测,且这些拾震传感器多是安装在锚杆上,然后再将锚杆安装在刚性结构或基岩上,在安装时,多数的传感器是直接焊接或利用铁丝将其固定在锚杆上,因此现有的专利号为CN216595532U对此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将传感器安装在L形螺柱上,然后在螺杆一端与锚杆连接,另一端与拾震传感器螺纹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实现了传感器的快速安装拆卸,但是这种连接方式,无法对整个拾震传感器进行找平调整,使得拾震器与地面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角度差,当地震仪在倾斜的情况下工作,会使得性能变差,无法进行有效监测,并且整个的地震仪是暴露在煤矿井中,煤矿井中的环境高温高湿高压,会影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矿井内拾震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井内地震监测装置,具备可以自动调整与地面角度、且能够在高温、高湿、高压的矿井内保护传感器,提高使用寿命,并且方便传感器的更换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井内地震监测装置,包括L形螺杆,所述L形螺杆通过螺纹孔与保护下壳的底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所述保护下壳的内部中空,且保护下壳的上端内侧壁上有螺纹用于固定安装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中部安装有拾震传感器,所述保护盖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所述保护盖的远离拾震传感器的外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弧形的管道,所述第一滑轨上端的两出口与第一气腔底部的两端连通,所述保护盖的中心处活动安装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能够在保护盖上多角度转动,所述万向球靠近拾震传感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柔性管道,所述拾震传感器与柔性管道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柔性管道位于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动球,两个所述滑动球分别在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所述滑动球通过拉绳与万向球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斥球远离振动膜的另外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形状与第一滑轨的滑道形状相似,所述推动杆的另外一端延伸至活塞中,且推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能够在第一气腔内的空腔中滑动,所述第一气腔的上方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气腔,所述第二气腔两端开口,且第二气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第二气腔的上端安装有第三气腔,所述第三气腔将第二气腔中的气体引向两侧,使得第三气腔的出口端倾斜向下,所述第一气腔靠近万向球的内侧开设有一空腔用来放置电源,所述第三气腔靠近第一气腔的一侧开设有,所述第三气腔与第一气腔、第二气腔之间形成一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安装有振动膜,所述振动膜通过细小的弹簧与第一气腔、第二气腔的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所述的位置正对振动膜,所述振动膜远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靠近第一气腔的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保护下壳外侧接触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安装在第一气腔、第二气腔的外侧壁,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开设有滑动腔,所述固定柱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位于滑动腔的两侧,所述第二导电块一端暴露在滑动腔中与第一导电块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的半径小于第二滑轨的半径,且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圆心共线,所述第二滑轨的圆心比第一滑轨的圆心更加靠近拾震传感器,此时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的距离从中间到两侧会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85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