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89435.6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76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戴兴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姚泽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控制电路 充电 电路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适用于电池充电芯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包括电流检测模块、电流设置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及电流调节模块,通过在充电电路开始给电池充电之后,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流过反向阻断模块的实际充电电流,基于实际充电电流产生第二预设电流并流向节点;在实际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充电电流时,触发电流控制模块控制电流调节模块维持流入电池的正极的电流等于实际充电电流;在实际充电电流大于预设充电电流时,触发电流控制模块控制电流调节模块将流入电池的正极的电流降低为预设充电电流,无需在充电路径上串联电阻用来检测充电电流,尺寸小、成本低,同时可以在CC阶段恒功率充电,充电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充电芯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开关型电池充电芯片由于具备较高的充电效率,可以大大降低给电池充电时的功率损耗,因而在充电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开关型充电产品通常会将开关电源(DC/DC转换器)部分的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s,FETs)集成到充电芯片内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减小系统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面积,因而在体积受限制的电子产品中,尤其是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充电芯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带路径管理(Power Path)的窄电压直流充电(Narr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NVDC)架构,另一类不带路径管理。带路径管理的充电芯片,在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充电端会有一个路径管理通路,从充电芯片的内部电路来看,路径管理是由背靠背的FETs组成,该FETs也被称为功率路径管理管(BATFET),BATFET会被用来检测充电电流以及管理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不带路径管理的充电芯片,开关电源的输出端会直接和充电端连接,由于没有路径管理的BATFET,一般需要在充电路径上串联一个电阻用来检测充电电流。
电池充电一般分为4个阶段:涓流充电(trickle charge)阶段,预充电(Preconditioning,Pre-charge)阶段,恒定电流(大电流)充电(Constant Current,CC)阶段及恒定电压(小电流)充电(Constant Voltage,CV)阶段(又称Taper mode)。其中,CC阶段是大电流充电阶段,在CC阶段,充电芯片会调节充电电流并使其稳定在设定值,之所以需要做恒流充电管理,除了充电系统的热损耗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充电电流进行管理以避免充电电流过大,充电电流过大超出电池电芯的标称充电速率,会对电池的寿命有一定影响。
近年来,随着电池电芯所能承受的充电速率的提高,充电芯片自身的效率或热损耗成为了决定充电速率或功率的瓶颈,这问题对于开关型电池充电芯片来说尤为突出,因为开关型电池充电芯片采用的是传统的DC/DC架构,相对于电荷泵(Charge Pump)充电芯片来说充电效率要低很多。对于不带路径管理的开关型充电芯片,其充电路径上串联的电阻会增加额外的损耗,另一方面,在CC阶段,由于电阻会流过较大的电流,所以需要选择封装尺寸较大的电阻,在PCB Layout(布局、走线)时需要敷设较多的散热铜皮和过孔,会占用PCB较多的面积。如何降低开关型电池充电芯片的尺寸、节省成本、提高充电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开关型电池充电芯片尺寸大、成本高、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电路的电流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模块、电流设置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及电流调节模块;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充电电路的反向阻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构成所述充电电路的电源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电流调节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反向阻断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构成所述充电电路的漏极连接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流设置模块的输入端及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共接于同一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94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