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避开高转速有害共振频率的转子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2056.2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5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聂卫健;刘文魁;卢艳辉;杨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G01M1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罗红枚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避开 转速 有害 共振频率 转子 试验装置 | ||
1.一种用于避开高转速有害共振频率的转子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使转子试验装置避开高转速有害共振频率的试验支座(10)、用于稳定传递动力扭矩的传扭轴件(20)、用于安装支撑传扭轴件(20)的轴承座总成(30);
试验支座(10)为实体三角形结构,用于与试验平台可拆卸式固定,且试验支座(10)的上端设有垂直贯穿板面的安装通孔(101);
轴承座总成(30)沿轴向固定装设于安装通孔(101)中,轴承座总成(30)的端面设有沿轴向贯穿轴承座总成(30)的轴承座孔(301),传扭轴件(20)沿轴向转动装设于轴承座孔(301)中,且传扭轴件(20)延伸出轴承座孔(301)的输入端用于与动力输入设备相连,其相对的输出端延伸出轴承座孔(301)后用于与试验件相连;
轴承座总成(30)内还设有用于对传扭轴件(20)进行润滑的润滑油路结构(40),以使传扭轴件(20)稳定、可靠传递动力和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避开高转速有害共振频率的转子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试验支座(10)为一体成型结构;
试验支座(10)的两个下底角上各设有内凹用于安装吊环的吊环螺纹孔(102),及竖直贯穿下底角且用于安装固定试验支座(10)的紧固件的安装螺纹孔(103);
试验支座(10)的下底边内凹以使相对外凸的下底面形成用于对试验支座(10)进行支撑定位的支承底面(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避开高转速有害共振频率的转子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承座总成(30)包括中空筒状的轴承座主体(31),及分设于轴承座主体(31)两端的第一端盖构件(32)和第二端盖构件(33);
安装通孔(101)为沿轴向设置的阶梯孔,轴承座主体(31)的第二端外凸形成限位凸缘(311),轴承座主体(31)沿轴向装设于安装通孔(101)内,且限位凸缘(311)抵靠阶梯孔的第一限位台阶(105)限位,并轴承座主体(31)的第二端通过周向依次设置的紧固螺钉(34)与限位凸缘(311)可拆卸式固定;
轴承座主体(31)的中心孔形成轴承座孔(301),且第一端盖构件(32)和第二端盖构件(33)分别装设于传扭轴件(20)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外圆上,并第一端盖构件(32)和第二端盖构件(33)分别与轴承座主体(31)可拆卸式固定,以用于对传扭轴件(20)沿轴向定位,并封堵轴承座孔(30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避开高转速有害共振频率的转子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承座总成(30)还包括用于调整轴承座主体(31)相对试验支座(10)沿轴向安装位置的第一调整垫(35);
第一调整垫(35)装设于轴承座主体(31)的外圆上,且位于限位凸缘(311)和第一限位台阶(10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避开高转速有害共振频率的转子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传扭轴件(20)包括沿轴向穿设轴承座孔(301)设置的传扭轴(21),及装设于传扭轴(21)输入端和输出端外圆上的轴承(22);
传扭轴(21)伸出轴承座孔(301)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动力输入设备,其相对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试验件,且传扭轴(21)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外圆上各设有外凸用于定位的第二限位台阶;
轴承(22)位于轴承座孔(301)中,且轴承(22)的内侧端与对应侧的第二限位台阶顶抵限位,其相对的外侧端与对应侧的第一端盖构件(32)或第二端盖构件(33)顶抵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避开高转速有害共振频率的转子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传扭轴(21)包括用于传递扭矩的花键轴(211)和连接轴(212);
花键轴(211)沿轴向转动支设于轴承(22)内,且花键轴(211)输入端的外圆上加工有外花键,以用于与动力输入设备相连;
连接轴(212)呈中空筒状,其一端通过连接件(213)固定套装于花键轴(211)输出端的外圆上,其相对的另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花键,以用于与试验件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20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